胸怀大地山川
北京大学城环(地理)系
标签: 博物广知

情寄山川河流
17岁那年,高考才结束,选择专业的问题接踵而至。父亲建议学土木,母亲说要学经济,全是当时正热门的专业。说是不愁找工作,可是我的心里千头万绪,但是种种头绪中裹着一个小小的声音,我一时还听不清,反反复复地,看那张印满招生院校和专业的表格,目光渐渐停落到一个地方: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2002年更名为环境学院)。“环境”?是伴随我长大的山峦河流吗?是山上的树和水里的石子吗?是我没见过的大海、草原和荒漠吗?
于是四处打听。一个邻居姐姐说,她有个中学同学就在这个系念书,石头、土壤、盆地、海岸、城市、乡村、远古的地球和未来的地球。好像没有不研究的;每个暑假都要出门跋山涉水,晒成黑炭一般。我心里的那个小声音顿时清晰起来,大学里竟然真的有这样一个系,研究的全是我感兴趣的东西!要知道,我自小儿就喜欢琢磨,为什么家背靠的日月山会有波浪一样的形状?为什么湟水河要拐一个大弯才绕过油菜花田?如果时光倒流500万年,我的家乡青海是不是真的汪洋一片?
9月入学。迎新典礼上,白发的老先生讲起城环系的历史,我才知道,城环系就是地理系,源自20世纪初叶的京师大学堂。1952年,清华大学地学系地理组和燕京大学部分教员组建了北大地质地理系,1978年从中分离出了地质系,1988年改称“城环系”。听了这段典故,有同学立刻大呼上当——中学时,地理可是不折不扣的“副科”呀,没想到它换了件马甲。不过他们也只是小小地郁闷了一下,新鲜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在大学学地理有各种叫法,城市与环境科学系、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不同大学在不同时期给了它不同的名字,虽然方向略有偏重,但总的来说都是以“地理”为核心。北京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在各种排名中都位于前列,想学地理,来这里吧!
与天地草木息息相通
小时的地理课,给我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地理课上经常用地图册做游戏——翻开地图册,随便选一个“隐蔽”的地点,让同伴去找。另一个记忆是关于考试的,有一次地理老师出了这么个题目:“中国的煤都是。”显然,根据课本,答案是“抚顺的”,可就有一个富有幽默感的男生答道:“黑的。”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