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
潮水与烂泥间的天堂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3期 作者: 彭鹏 

标签: 地球村公民   

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岸的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树丛被称为“红树林”。在涨潮时,这些树木有的被完全淹没,有的只有一部分树冠露在水面,而退潮后,树木以及它们脚下的淤泥会完全露出。在这片时常被海水浸泡的独特树林中,无论是生于树下的鱼虾螺蟹,还是住在树上的水鸟,甚至是这些树木本身,都练就了一套应对潮水涨落的特殊生存技能。

妖怪树根

红树林中生有很多种树木,它们在淤泥中生长,实在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淤泥中富含微生物,耗费掉了大量氧气,不利于树木的根呼吸;同时淤泥又太软,要支撑起高大的树冠,也比较吃力。红树林中的树木,用各种形态奇异的根,来解决淤泥带来的困扰。

图1
图2 涨潮时,红树林中的树木部分被海水淹没(图1),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海水可以完全淹没树冠,所以也有人将红树林称为“海底森林”。退潮后,树木重新暴露在空气中(图2),这个时候,红树林中的动物们也开始活跃。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呼吸。有些树木的根系在泥中生长一阵之后,就开始向上生长,冲出泥地,竖直朝天。典型的红树林植物木榄的呼吸根更有趣,它的根先向上生长,伸出地面后,再向下生长,重新扎入泥中,如此反复多次,地面上就多了一个个状如膝盖的拱起,称为“膝根”。这些生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质地疏松,中间贯通着无数空隙,根皮上布满气孔,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呼吸新鲜空气。

在烂泥地上,要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撑起树冠,也需要靠变态的树根。有些树木的茎下部向外扩大平展,变成板状,有些则在土壤下横向生长,形成网状。还有呼吸支持混合型的变态根—红海榄的主干和侧枝上长出很多气生根,像榕树一样,一条一条垂下来,一直插进泥土里,不仅能提供支持,而且也能捎带着起到呼吸的作用。

图3
图4 红树林中的土壤结构致密,使植物根部的呼吸受到影响,加之常被海水淹没,为了能够有效地呼吸,树木们经常生出奇形怪状的根。有些树木的根钻出地面,竖直向天空生长(图3),有些则会形成树墩一样的膝状根(图4)。

植物也胎生

红树林中的树木们,为保证后代的成活率而煞费苦心。树下的土壤常被潮水淹没,种子有可能随水漂流入海,就算是退潮时分,也有成群结队的螃蟹和螺,等待着美食从天而降。树木们的对策是,把种子在枝头“抚养成芽”,之后再让其离开母株,倒是有点像高等动物中流行着的“胎生现象”。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