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登冰穹之巅
南极昆仑站建站记(上)
电视新闻里传来遥远南极的报导:中国南极第26次科考胜利结束,雪龙号科考船正在返程回国途中。去年刚刚落成的南极昆仑站完成了进一步扩建,已经可以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涌起无限自豪——1年前,作为随队医生,我参加了中国南极第25次科学考察,有幸成为昆仑站的建设者中的一员,见证了它“从无到有”的过程。

图1

图2

图3 南极附近海域,厚重的海冰封锁了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的去路(图1),可爱的帝企鹅跑来看热闹(图2)。船上有大量物资、装备需要运上南极大陆,冰上运输不安全,人们希望船能尽量靠近岸边。工兵尝试爆破海冰开路,但足以炸毁一栋大楼的炸药,只在冰面炸出几个洞(图3)。
冰锁海岸
2008年11月末,从国内出发的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经过西风带狂风巨浪的洗礼,终于看到了海面漂浮到巨大冰块,顺利进入南极的边缘海域。越向南行,海里的冰山越大,海面的浮冰也越多,有时浮冰上还有一两只海豹,对我们红色的雪龙船行“注目礼”。
雪龙船是一艘两万吨的破冰船,它曾多次远征南极,为我国南极科考立下汗马功劳。这时雪龙上装载着建设昆仑站的所有物资,包括将要远征南极内陆的5辆雪地车。雪龙船需要尽量靠近海岸,再把船上物资运到岸边的中山站。
在距离中山站20海里左右的地方,海面被严严实实地封冻了,从船上看,前方是一整块大冰面。雪龙船用船头厚厚的“钢甲”一次次撞击冰面,希望杀一条“雪路”。艰难行进了几十米后,海冰越来越“顽固”,对船的撞击几乎没有反应,雪龙船不得不停了下来。下船测量,发现海冰厚处达到4米,已经超过了我们的破冰能力。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