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补完计划
中国的南极星官

改头换面的礼物
崇祯末年,眼看风雨飘摇的明帝国气数将尽,朝中众臣人心惶惶,开始为自己打起小算盘。老臣徐光启却十分淡定,朝中如何动荡,他似乎并不关心。他此时需要了却心中的夙愿:中国星图的补完计划。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稳定的星宿体系,而且中国人很早就感觉天空如同一个大球。然而中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天极附近的星空无论如何也不会升到地平线上。至少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人们就认识到,基于中原观测者经验建立的星官体系并不完整。徐光启若想补充南极星座,便要借助洋人一臂之力。
这时,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带着大航海时代获取的南天星图来了。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携手补充中国星空。汤若望制此星图的目的,在于讨好中国的皇上,以便更好地传教。经过数年努力,南极附近的西方星座已顺利融入中国星图。徐光启在工作将要完成时病故,不久明王朝覆灭,清王朝建立。汤若望见势不妙,心生一计,将星图历法等天文成果稍加改动,当作礼物献给大清皇帝。自古改朝换代,皇帝都希望能够颁布新的历法,汤若望投其所好,随即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

从西方借鉴而来的南天极附近星座并没有照搬到中国星图上,南船座被切割缩小,水蛇座断为三截,一些动物名称的星座改头换面,即便如此,还是能看到它“舶来”的印迹。
珍稀动物乐园
虽说南极星官的设定主要是翻译西方星座名称,但无论是从大小形态,还是名称叫法上都与西方有所不同,甚至还多出几个。在此之前,徐光启之友李之藻就曾和传教士利玛窦一起在中国传统的星图上加上了南天四个星官:马腹、马尾,意思是西方半人马座的肚子和尾巴;另两个是水委和火鸟,分别指西方波江座的下游,与阿拉伯星座中的一只小鸵鸟。
责任编辑 / 张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