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万里 称雄欧洲
匈奴远跨欧亚大陆的征程

蜿蜒的伊犁河两岸草场丰美,北匈奴西迁途中,曾在此休养生息数十年。
汉击匈奴,南北分裂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车轮马蹄卷起漫漫黄尘,在匈奴人悲凉的歌声中渐行渐远。经过十年征战,汉武帝重创匈奴,将这个与中原恩怨不断的游牧民族赶出河西走廊。
匈奴兴起于商周时期的蒙古草原,被中原称为“鬼方”、“猃狁”(音“险允”)。到了秦汉,才称“匈奴”,一直沿用至今。汉代以前,匈奴内部并不统一,对中原来说,他们是边境上不时趁火打劫的邻居,虽然讨厌,却还未构成强大的威胁。

东汉颁发给归顺匈奴首领的青铜官印:“汉匈奴归义亲汉长”
然而,公元前209年前后(西汉初期),匈奴出现了一位好领导——冒顿(音“默读”)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他统一起松散的部落,开始对外扩张。在蒙古草原上,匈奴东征东胡,西逐月氏,接着称霸西域,然后,对南面丰饶的中原,探出了利爪。
当时汉朝刚刚立国,正是休养生息之时,皇帝们对匈奴不得不忍气吞声,通过和亲等手段安抚求和。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展开反攻。数次大战后,匈奴元气大伤,退往漠北。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