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的五彩天际
标签:

微粒散射色光
光线在大气中遇到种种散射,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如果大气中以分子、原子这些小尺寸微粒为主,那么蓝色的光就会被散开,形成蓝天红太阳的景象,这种散射被称为“瑞利散射”;而如果大气中充满灰尘、云滴等大尺寸颗粒,那么红色的光就被散开,形成红天蓝太阳,这种散射被称为“米氏散射”。空中有不同的微粒,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曙暮光。

彩虹色曙暮光
沙漠,或者秋冬
尽管每个地方都日出日落,但颜色绚丽的曙暮光并非随处可见,以地点论,沙漠中的最为鲜艳。不同季节的曙暮光也有所区别,秋天和冬天的晨昏色彩更为壮观。这些情况下的曙暮光之所以像彩虹般明艳,最根本的要素是:空气洁净。
典型的“彩虹型”曙暮光,是由上端的蓝色过渡到下面的橙红色,但其间并没有黄绿等其他颜色。蓝色的成因正如我们熟悉的蓝天,是大气分子散射蓝光的结果,而天际的红色来源于太阳的直接“绕射”。日出日落时,阳光斜穿大气层,走的距离比起一天中其他时间要长,因此更多的蓝紫光被散射出去,衰减了很多,到达观测者的光就以红色为主了。
傍晚天际的绯红,正是因为白天天空的湛蓝。这两个现象貌似没什么联系,但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很大的范围考虑,就可以明白:假如黄昏一束太阳光在北京呈现红色,而此时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正是下午,更多的蓝光被散射到了那里,于是哈萨克斯坦的人们看到一片蔚蓝色的天空。可以说,哈萨克斯坦下午的蓝色天空与北京傍晚的红色天际,是两种互补的景色。
责任编辑 / 张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