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伤
标签: 博物高考题

汶川地震后,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一只大熊猫爬在树上,它身后是在地震中损坏的建筑。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根据测算,全球每年都会发生超过100万次的地震,而震级超过6级的地震每年至少记录到100次以上。并不是所有地震都会造成灾害,只有地震发生在人类城镇附近、给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时,地震才会成为震灾。这道题的两个小问,都没有针对地震本身,而是指向了由地震引发的灾害问题。
第一问,通过对于社会时事的了解以及相关地质学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汶川地区位于我国四川西部,这里处于中国第一、二级地质台阶的交汇处。这片地区最大的特点是,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土质疏松,植被分布不均匀。当地震发生,大地受到强烈的振动作用,进一步削弱了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本地区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
从春末到夏季,又是一年中雨量比较集中的时候。降雨量大,容易在山区引起泥石流。通过地图就可以看出,受灾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这也是典型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点。
第二问,根据已知的堰塞湖定义再结合本地区地形特点,我们就能知道,本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再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同时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积水成湖,就有了唐家山堰塞湖的出现。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