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战争”
抓住时代的小辫子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3期 作者: 朱利安 

标签: 文化文明   

人类上演的真实闹剧,比喜剧片更搞笑。揭开历史戏谑的面具,翻云覆雨的幕后黑手,就会在历史课本提及的时空碎片间浮现。
餐桌上的美味,也能成为战争的理由。保卫鳕鱼!冰岛这个弹丸之国,因为钻进了冷战时局的空隙,所以敢跟英国对着干。

顾名思义,这是一场因鳕鱼而引发的战争。

鳕鱼是一种西方人爱吃的鱼类,主要出没在冰岛附近的海域,很多国家的渔船常年驻扎在这里,想吃多少就捞多少。日子就这么和谐地进入了上世纪50年代末,刚刚从丹麦统治下独立出来的冰岛发觉,如果再这样免费大宴宾客,鳕鱼资源就会损耗殆尽。更糟糕的是,冰岛要田没田,要矿无矿,如果再没有鳕鱼,就只有喝海风了。

于是,1958年,冰岛政府宣布将领海扩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围,进入此间的各国渔船停止捕捞活动。通告发出后,绝大多数国家的渔船都表示理解,友好地离开了12海里界限。此举却惹毛了一个老大哥——英国。

欧洲人的“鱼生意”
17世纪欧洲的某个港口城市,飘着海腥味的鱼市上,人们在一堆鲜鱼和咸鱼中挑挑拣拣,而远方的海船,正带着收获驶向鱼市。欧洲人有吃鳕鱼的传统。中世纪天主教一年的斋戒日加起来超过大半年,教会规定斋戒日不得吃肉,但可以吃凉性食物,比如海鱼。鳕鱼干是耐保存又便宜的高蛋白食品,到最后,守斋日就成了吃腌鳕鱼干的日子,鱼市变得比肉市生意更好。

此时的英国,正处于二战过后的高速恢复期,尤其海军装备精良,又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向冰岛示威,英国海军派遣了37艘军舰为渔船护航,船上满载着经验丰富的二战老兵。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