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金色活化石
标签: 草木庄园

被喻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如今早已是街头巷尾的常客,秋风乍起之时,银杏的叶片由绿转黄,相继飘落,放眼望去,无论枝头或者地面,都是金黄的色彩,算是秋季除了红叶之外,由植物构筑的又一番胜景。令人着迷的还有银杏种子——树叶落 尽,种子也已熟透,微风拂过,便会掉落在地,往往硕果累累的银杏树下,总会有三两人觊觎企盼,每一枚落地的种子都会被捡起,回家烹饪菜肴。大约当银杏带给人们的乐趣告终之时,秋季也会收起尾巴,寒冬初至。

白果·金果
银杏又名白果,但其实白果非“果”。作为裸子植物,银杏并不具备真正的果实,整个白果其实就是银杏的一颗大种子:最外头是肉质外种皮,中种皮是个白色硬壳,硬壳里的可食用部分是银杏的胚乳。《本草纲目》中考证:“宋初始入贡(由浙江进贡朝廷),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相传“银杏”二字是宋仁宗皇帝亲口所赐。然而银杏传入西方,拉丁学名Ginkgo却与白果毫不相干——相传19世纪末,西方博物学家在我国南方见到银杏,以为神奇之物,询问得知,当地人因银杏成熟时为金黄色,故而称之为金果,于是“金果”通过音译,成了银杏的拉丁学名。

国树提名
银杏之所以被称作活化石,是因为如今残留的银杏,是200万年前第三纪银杏的后裔,当第四纪冰川期来临时,遍布于旧大陆上的银杏祖先几乎绝迹,只有我国一些山谷成为了银杏的避难所,使这一古老物种繁衍至今。也有人认为,银杏之所以被称为“公孙树”,是因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而银杏的存在比轩辕氏更早。由于银杏是我国特有植物,同时兼备了厚重的文化传承,因此自20世纪40年代起,由郭沫若最初提议,将银杏定为我国国树,直至今日,将银杏选作国树的呼声蔚为高涨。其实抛开生物学和文化意义不谈,银杏木材可制高级家具或乐器,树叶、种子作为食品或滋补药品,可以防治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无怪民间流传“家中富不富,先看白果树”的说法,足见银杏的经济价值所在。

鸭脚珍品
早在宋朝之前,银杏已经拥有了很多称呼,其中古人使用较多的一个别名是“鸭脚”。这一别称取自于树叶的形状,扁平而分叉,形如鸭子脚掌。北宋梅尧臣曾作诗曰:“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吾乡宣城郡,多以此为劳”,不但指明了“鸭脚”之名的来由,而且也写到了宋朝时银杏的产地之一,位于天目山北麓的宣城。唐宋时代,银杏算是稀罕物件,可作为进献朝廷的贡品,足以显其珍贵,欧阳修曾经以银杏为礼物,赠给梅尧臣,并作诗来记述二人的友谊:“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除了鸭脚之外,银杏还有其他诸多称谓:平仲、佛指甲、公孙树、圣树、凤果、飞蛾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中在唐朝之前,常用的别名是“平仲”或“枰”,而公孙树的名称由来,则是因为银杏生长较慢,“公种而孙得食”。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