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考”不倒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02期 作者: 黄英 梁成强 

标签: 延庆县   世界文化遗产   博物高考题   

不到长城非好汉,高考时,不被长城“考倒”也算是好汉。2010年北京文科综合卷出了一道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考题。长城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不过,这次的题目侧重点在自然地理方面,涉及到地貌、地质等领域。
八达岭长城的秋色
2010年高考文综(北京卷)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答案: 1. D 2. C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形成的,露出地面后,会风化成独特的球状表面。图为花岗岩的海岸。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北郊,它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这里山势雄伟,长城沿着山脊蜿蜒逶迤,非常壮观。八达岭的名字源于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

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北面、西面都是山,从京城去东北、蒙古、山西高原等地,最重要一条通道就是经过八达岭的。所以这里也有重要军事意义,是阻挡北方民族入侵的关口,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八达岭属于燕山山脉,燕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运动是地壳活动剧烈的时期,地面以下,岩浆涌动,以巨大的力量入侵岩层,古老地层中的岩石被推到地表。

了解了八达岭的来由,我们再看高考题。第一道题不难,考察基本地形的名称。基本地形包括山脊、山谷、山峰或山丘、盆地或洼地、鞍部和陡崖。山峰、盆地等概念比较简单,山脊是山顶向外伸出突起的部分,鞍部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地形。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