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之羊蹄甲
谁识紫荆花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01期 作者: 王辰 

标签: 草木庄园   

所谓行道树,道路两旁的大小树木是也,或用于造景美化,或用于遮阴吸尘,因气候差异之故,所选种类南北不同,城镇各异。便是这些每天都会见到的树木,多有抬头而不识者——解读身边常见行道树的名称,分布与来历,乃至其中蕴藏的经典故事,浪漫传说,草木庄园将在2008年特别推出行道树系列!
草木ID卡: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分布:原产我国南部,印度、中南半岛也有分布;如今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广为栽种,亦被引种于其他热带、亚热带国家。

叶如羊蹄,花似蝶影——北方人抓破头皮也无法想象,如此怪异的花卉形态若何,但漫步南国街头,时而可见羊蹄甲葱茏繁茂,叶色翠绿,花开紫红。如今两广、云南一带,羊蹄甲四季花开不败,北人初至南方,莫不为之赞叹,然而更多惊诧永远来自他人对于羊蹄甲的简介——这样的花,难道就是香港的标志紫荆花?

紫荆之辨

红花羊蹄甲
红花羊蹄甲在华南地区栽培尤为广泛,识别特点在于不结果实。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开花不待春。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唐朝诗人元稹之作,将北方人对于羊蹄甲的诧异,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红荆树,即为羊蹄甲是也。古人所谓红荆,又名红紫荆、洋紫荆、弯叶树,泛指羊蹄甲类植物,属于豆科羊蹄甲属。此花多产于岭南,北人不识,不足为怪。北国亦有灌木名曰“紫荆”,虽同属于豆科,却归于紫荆属。与羊蹄甲不同:北方的紫荆枝条大多直立,春季开花,形如扁豆,颜色同样紫红,花落结成豆荚,而后才会长出宽大叶片。“东君老去梨花白,绯桃占断春颜色。剩红分付紫荆枝,回首千花尽陈迹。”诗中咏诵北国紫荆,大多开放于春天,至于南方十月盛开的“紫荆花”,则是全年开花、晚秋至翌年三月花开尤盛的羊蹄甲。

港督·港旗

洋紫荆
花有时为紫红色,有时为粉色,荚果具有细长的尾尖。

我国南方多产羊蹄甲类植物,作为行道树而言,最为常见的有两个种类——洋紫荆与红花羊蹄甲,这两种羊蹄甲,都被称为“紫荆花”。早在18世纪,博物学家林奈命名的植物中,就有洋紫荆之名,虽然洋紫荆名为洋人命名,却是香港土生原产。另一则故事发生在1908年,法国神甫于香港海边一破屋内,发现了一株羊蹄甲类植物新种,于是神甫以其时港督亨利·布利(Heny Blake)之名将此花命名,此花便是如今庭园布景的知名花卉——红花羊蹄甲(拉丁名的种加词为blakeana)。由于花开艳丽,树形曼妙,又为香港本土物种,1965年“紫荆花”被定为香港市花;至若香港回归,“紫荆花”顺理成章,成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标志,但直至如今,依旧有人争论,香港区花所谓的紫荆花,究竟是指洋紫荆,还是指红花羊蹄甲 其实早在法国神甫以港督命名红花羊蹄甲之前,洋紫荆之花已遍及香港,若以历史悠远而言,区花的荣耀,当属洋紫荆更为适宜。

花比凤凰红

紫荆
紫荆即北方人所指的紫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均有栽培。

“浓妆少女凤凰木,空谷佳人羊蹄甲。”羊蹄甲与凤凰花,因花形都如展翅蝴蝶,结果同为豆荚,故而均被划分为豆科、云实亚科之中,又因花朵盛放,灼灼满树,比及凋零,落红缤纷,常会引人哀叹相聚短暂,故而同为寓意分离哀愁。相传汉朝田氏兄弟三人,均分家产,意图各奔西东,仅门前羊蹄甲树,难以三人平分,争执不下之际,羊蹄甲树竟然花落枯萎,三兄弟不胜伤感,见花闻分离而落,树尤如此,人何以堪?遂罢分家之意。此后羊蹄甲便象征手足情谊,难以轻易割舍,正如香港以此花为标,寓意与祖国不可分离。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