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博物学手记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11期 作者: 王辰 杨晔 

标签: 北戴河区   湿地   海岸   自然探奇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一滴海水中有多少养分?在海滨漫步,只要海水能碰到的地方,礁石上都长满了密密匝匝的贝类——海水仿佛是神奇的魔水,只要被它一碰,就能孕育出繁荣的生命。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请跟我们的一起回到我们的蓝色“老家”,再次体味自然的神奇和奥秘吧。

凌晨4点的海边,正是黎明前的喧闹时分。虽然是夏末9月,但湿润的海风里已带了一丝寒意,东方天际显现的鱼肚白色提醒着万物,不久就要日出了。向东的海岸上已站满了等待日出的看客,美景将至,但我们一行几人没有停留,而是提着装满工具的大桶,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向即将退潮的海岸走去。新一天的太阳不要怪我们,不是无视它的彩霞,而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拜访海岸边的“居民”——享受海滨神奇生物的一天由此拉开序幕……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远处两个海钓者还在苦苦地等待螃蟹上钩,却不知道“狡猾”的日本蟳在他们的脚后张牙舞爪呢。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日本蟳躲过渔人的一幕却被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扑个正着。

凌晨 海岸 逐潮水而行

“水正在退,我们先在这里观察。”在海岸边,我们的领队、海滨生物专家杨晔看了一下手表,发出指令,“40分钟后海水退到最低,那时我们要去离岸最远的那片礁石。”

杨晔所指的那片礁石离我们有近百米远,是海中凸立出的一大片灰黄色花岗岩,它现在与我们之间还隔着很宽的水面,虽然在营地时杨领队就给我们上过一次“潮汐课”,但看着浪涛一波波泛着白花边涌到脚下,我真有点怀疑海水是否能退那么远。

清晨的大退潮对海钓者和我们都是最佳的时间。大片的礁石露出了水面,水洼中和岩石上都有大量的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渤海湾比较有名的旅游区——北戴河,选择到这里进行生态学调查缘于一次谈话。有一次我们几个学生物学专业的人与科普刊物编辑座谈,说到生物种类丰富程度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说只有原始森林、深山峡谷这样的偏远地区才是生态学者的“天堂”,而这些地方难以到达,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只能望而却步。来自南开大学生物系的杨晔却说,有一个地方生物种类丰富、容易观察,而且交通便利、食宿无忧——这就是被南开大学生物系和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选为野外实习基地的北戴河。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