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之链
美国圣路易斯大拱门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孔令楠 

标签: 建筑文明   城市建筑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必将产生超越技术能力,却表达了‘时代精神’的建筑。”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南这番话,正是他设计圣路易斯大拱门时的思想写照。这座“西方之门”,是为了纪念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西进运动”所建造,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创意与工程奇迹之一。

它是一道直冲云霄的钢铁之虹,勾勒出圣路易斯城雄奇的天际线;它是一扇壮丽的“西方大门”,目送着往来于密西西比河两岸间的万千过客;它又是一座庄严的纪念碑,向走过此地的人们诉说着美国西部几百年来的沧桑变迁。

圣路易斯 美国的“阳关”

由北向南奔流的密西西比河,将美利坚的万里河山“切”成两半,一边称为“东部”,另一边称为“西部”。大河的中游,可以看作整个美国的“肚脐”;这里坐落着扼守四方的圣路易斯。

这里汇北美“地利”于一身,自古就是天下通衢的所在。早在欧洲人染指“新大陆”的许多年前,此处就曾是印第安各部落交易皮毛的大集市。公元1764年,法国殖民者在河畔建起城池。取名“圣路易斯”,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国王路易十五。伴随着美国独立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城中也响起火车的轰鸣与轮船的汽笛;这座草原小镇,也一跃为全美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

也就是在这个年代,美国西部的第一批拓荒者坐在大篷车上,以圣路易斯城为中转站,前往那肥沃、蛮荒的土地。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圣路易斯就是美国的“阳关”——只是那些移民跨过密西西比河的滔滔之水回首时,却看不到“关”。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