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野菜中的灵丹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04期

标签: 草木庄园   

在家中苦苦熬过了严冬,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丝春天的气息,“三月三(农历),荠菜当灵丹。”每到这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这句古话。是啊,又该去采集荠菜了,全家都等着尝鲜呢!
荠菜:十字花科荠菜属
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 L.) Medic.
别称:护生草、地米菜、菱闸菜等
科属:十字花科荠菜属
原产地:中国

虽然现在荠菜已经人工栽培,市场上也有出售,想吃个荠菜馄饨什么的去城隍庙小吃就可以,但我还是更中意自己去采集,踏青的同时就能收获鲜嫩的美味了。

走在田边草地,早春的气息扑鼻而来,点点新绿散落四处。蹲下身子仔细看,一些贴地生长的锯齿状的叶子随处可见,这些大部分都是荠菜。在野外,荠菜其实很容易识别,没有开花的时候主要就看它叶子的形态以及上面的绒毛。如果时间稍晚,荠菜已经开花结果,看它白色四瓣的小花,三角形的果实,就更容易认识了。

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荠菜都一个模样,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叶子的形状。一类的叶子很大很厚,表面比较光滑,叫做板叶荠菜;另一类叶片则窄些短小些,表面绒毛比较多,叫做花叶荠菜,虽然它的样子不够干净好看,但是味道比板叶荠菜好些。北方的野外看到板叶荠菜的机会更多,因为它更加耐寒,而花叶荠菜遇到低温后常常叶子颜色会变深,出现“紫色”。

“时绕麦田求野荠”,这是大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描绘早春挖荠菜的情景。因为野外的荠菜一般都是零散分布,遇到五六十棵的小群已经很幸运,想要找到又嫩又多的荠菜还是需要仔细观察一番的。虽然向阳的地方荠菜显得很多,但生长在纯粹阳面的荠菜多为老荠菜,所以我的秘诀是选择半阳面,这样会效果好得多——既能保证荠菜的数量,也能避开老荠菜的聚集地段。采集时也需要讲究一下技巧,最好的办法是捏住荠菜的中心,用刀贴地齐根割断,不要连根拔起,因为荠菜的食用部分仅仅是叶子,把根留住既是为了荠菜的生长,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口福。

责任编辑 / 张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