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的语言
解读动物的通讯手段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张劲硕 

标签: 自然探奇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果将语言视为一种交流工具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动物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只不过有些动物在相互沟通时,并非和人类一样采取声音或者手势作为通讯方式。正因为动物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远远超出了“语言”所能涵盖的范围,所以动物学家更乐意使用“通讯行为”这一词汇。
图2
图3 供图/全景
图4
听觉通讯是人类采取的最主要通讯方式,而在动物之间,声音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吸引异性前来。蛙类的聒噪鸣叫(图2),其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交配、产卵、繁育后代(图3 供图/全景),相比之下,鸟类的叫声(图4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钱斌)则包含报警、确认领地、呼唤同伴等多种含义。

听觉通讯

最直接的语言是声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或蟾蜍的鸣叫,在夏夜的池塘边,怎一个喧闹了得!声音作为最普通、最直接也最为广泛应用的通讯手段,所表达的含义主要在于吸引雌性,以及保卫领域。以牛蛙为例,雌雄牛蛙各有特殊的鸣声,可以相互唱和;而当雄蛙的领地被其他雄蛙占据时,它们会发出另外一种声音加以警告,如果侵犯者仍不退却,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利用声音作为通讯手段,大多出现在较为高等的动物中,其中人类关注最多、研究最为深入的是鸟类利用声音进行的沟通。世界上约有1.2万种鸟类,其中哑巴鸟极其罕见。不同于蛙类单调而吵闹的声音,鸟鸣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们在与同伴、配偶、子女等不同对象交流时,所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甚至不同种鸟类有时也可互通“语言”——在一个区域内生活的几种鸟类,所发出的报警信号常常会趋于相似,比如大山雀、蓝山雀、燕雀、乌鸫、芦就可“听懂”相互之间发出的警报。

我们或许为了英语考试而头疼,为了听不懂原版动画片中的日语而遗憾,甚至同在中国,一些地方的方言也并不容易理解—因为方言造成沟通隔阂,并非仅仅困扰着人类,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鸟类,也会因为方言不同而无法沟通。北美松雀的北部亚种和西部亚种,分别生活在北美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上的隔绝,经过长期演化,属于同一物种的北美松雀在“语言”上也产生了隔阂。动物学家甚至利用鸟类的方言,重新划归它们的分类地位:直嘴夏威夷管舌鸟曾被认为是单一种,生活在夏威夷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后来人们发现,不同岛屿上的鸟彼此之间互不往来,而且各有各的土语,于是原先的1个物种被划分出了5个新种来。

图5
图6
图7
视觉通讯是相当有效的沟通手段,从夜空中飞舞的昆虫们留下的闪亮轨迹(图7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徐健),到园丁鸟用以装饰鸟巢的收集品(图5 供图/全景),都是为了向异性传达情感。此外,在遭遇危机时,视觉通讯也大有用场:瞪羚臀部的白斑可将危险告知同伴(图6 供图/全景),而一些蝶、蛾翅膀上的彩斑则可用于恐吓敌人。

视觉通讯

用光和色彩说话

宁静的夏夜,我们散步在林阴小道,常会见到星星点点飞舞的亮光。“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它们就是动物之中利用光进行通讯的代表——萤火虫。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