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阳
梯田种出的天堂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徐静 

标签: 元阳县   博物广知   

站在元阳任何一座山上,铺天盖地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梯田。哈尼族人在山上开垦了它们,又创造性地在梯田中养鱼。梯田成为元阳的标志,也深深地影响着当地哈尼族人的生活。
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属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充沛的雨量为当地提供了生命之水,也造就了梯田的奇观。元阳梯田有四绝: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挖出岩神的肝花、腰花

上千条水渠,如银色的腰带,将云南南部、哀牢山区中的片片梯田和一个个村庄连起来。这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元阳的梯田群。

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土地难以耕作,哈尼族祖先创造性地发明了用石砌围墙保护土壤、引水灌溉的梯田。他们在山上挖出若干条水沟干渠,雨水被截入沟渠,形成今天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可以种稻谷的壮观景象。

开垦梯田前,必须在峭壁上打凿石头。然后通过肩背人扛,运到已经选好的山坡上垒田埂。哀牢山山势陡峭,通常田埂要垒到1米以上。开凿梯田也要随着山势的变化,坡大坡缓开大田,坡小坡陡就开小田。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哈尼族人的古歌中这样唱道“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

明朝时,哈尼族人开垦梯田的技术传遍了中国其他地方,甚至被东南亚国家学习模仿,哈尼族人因此得到“山岳神雕手”的称号。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