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穹顶
佛罗伦萨百花圣母大教堂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孔令楠 

标签: 意大利   建筑文明   

“在这很久未曾诞生非凡能工巧匠的世界上,建起如此一座崇高、美丽的穹顶,乃是天意。”在专为意大利艺术巨匠们作传的16世纪文学家瓦萨里笔下,佛罗伦萨的百花圣母大教堂的建造,是一段“传奇中的传奇”。这座中世纪后的“第一座奇观”,在成就文艺复兴时代“第一位巨人”的同时,也开启了欧洲建筑艺术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高耸入云的百花圣母大教堂,屹立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它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而“古罗马”与“文艺复兴”这两个工程学的黄金时代,恰恰是以这座建筑为桥梁连接起来的。

失传的伟大穹顶?

就在故事缘起的公元13世纪,意大利已分裂成几个各自为政的城邦,在托斯卡纳地区的沃土上韬光养晦的佛罗伦萨,正最先走出中世纪的凋敝。欧洲大陆对奢华布料的需求,让此地的羊毛工业得到复兴,热衷人文艺术的美第奇家族由此崛起。“先富起来”的佛罗伦萨资产阶级,期待用一座宏伟建筑,炫耀城市的经济成就。它叫百花圣母大教堂。“百花”,就是城市的市花百合花。

穹顶之下
这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座奇观”,也包含着佛罗伦萨众多天才的共同努力。走进教堂的内部,可以看到穹顶上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它正是16世纪艺术巨匠瓦萨利的心血之作。

1296年,为了给这项浩大工程腾出空地,半个城市都拆掉了,周围的路面被挖低,好让这未来的地标更显巍峨。随着建设的进展,半个世纪后,佛罗伦萨人已经将修建大教堂与振兴城市的象征意义等同起来。在教堂底部建设得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在其上加盖一座大穹顶。

“穹顶”二字事关重大。尖顶的哥特建筑技术虽然日趋完美,但那是中世纪贵族鼓吹的形制,只有古罗马经典的穹顶样式,才入得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法眼。于是,一座为那巨顶准备的八角形底座就在房顶首先建好——底座的承重墙厚达4米,整体设计跨度,达到前无古人的46米。如此宏大的结构,要如何建立起来?在那古罗马的建筑技巧早已失传的年代,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底座就这样虚位以待,一等就是半个世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