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系列之枣样年华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10期 作者: 董路 邹帅 

标签: 生活百科   

秋天到了,挂在树上吸引人的不只红叶,还有红枣。一粒粒裹着红绸的果实把柔弱的枝条压弯,伸手就可以摘一个放在嘴里,又脆又甜!从分类学上讲,枣是鼠李科的栽培物种,果实结构与桃、李等核果类似,主要食用部分也是肉质化的中果皮,而内果皮木质化形成果核。不过枣的外果皮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生角质化,所以吃起来有些扎嘴,尤其是干枣,中果皮的水分脱去后,吃在嘴里就剩外果皮的口感了。虽然扎嘴,但是枣子的香甜总是让人垂涎欲滴,要不然杜甫老先生怎么会感叹“庭前八月梨枣黄,一日上树能千回”呢能让大诗人上树,可见枣的魅力。

枣花

吞枣·健康

关于成语“囫囵吞枣”已是尽人皆知,其实这个成语来源于元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害;吃枣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不好。于是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了这话,说道:“我有一个好办法: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伤我的牙了。”囫囵吞枣,枣核当然消化不了,但只要吃法得当,枣子是种健康食品。有俗语云:“一日吃仨枣,百岁不显老。”枣的果实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用中医理论来讲,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滋阴养颜之功效。枣被制成多种形态的食品,枣干、枣泥、枣脯、枣酱,乃至枣茶、枣酒、枣醋之类,只要去了核,都可以囫囵吞下。《诗经》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述,和粮食并列,以显枣的重要,而到了今天,枣也被称为“木本粮食”,几千年前的古语,竟然如此应验。

挂在枝头的枣

吉祥的中国红

枣在中国人心目中非一般水果可比,因为枣子的红色象征着吉祥与幸福。枣原产于我国,在华夏大地的栽培历史已经有三千年以上,按照《史记》中的说法,“安邑千树枣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种枣树的人都能和千户侯一样富,足见枣树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或许枣在水果摊上并不显眼,不能和香蕉苹果一起构成果篮礼品,不过仔细寻找就会发现,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五月初五包粽子,从正月十五吃元宵,到八月十五尝月饼,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传统食品都要用枣做食材只不过有时使用完整的枣,有时用枣泥。从里到外透着喜庆的红色,果肉香糯甜软的口感,以及与“早”字谐音的好彩头,都成了人们看重和喜欢它的重要原因。难怪鲁迅先生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庭院里种枣树,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江米小枣:最为经典的粽子材料

酸枣:同门兄弟

酸枣的果实

“野酸枣,滴溜溜圆……”在如今孩子的眼里,对于酸枣的印象大多与果汁密切相关,但他们的长辈对于酸枣的回忆,显然与“酸枣刺,尖又尖,敌人来到了黄河边”有关。在山野中行走,常会碰到一种带有枝刺的灌木,一不注意就会扎在身上,细看去,这些灌木的果实比枣略小没错,此乃酸枣是也。酸枣和枣算是近亲,也有学者认为枣就是由酸枣引种驯化、改良培育而来。其实从咱们伟大的汉字构成来看,枣和酸枣的关系也可见一斑:酸枣有尖刺,会扎人,因为所谓“荆棘”一词中的“棘”,本来就是指酸枣而言;酸枣古称为“棘”,枣古称为“枣”,可以看出这两个字都是由两个“朿”组成,“朿”是个象形字,指的是左右横生尖刺的树木。两个“朿”横着排列,指的就是矮小带刺的灌木,也就是酸枣;而两个“朿”竖着摞起来,指的就是高大带刺的枣树。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