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之香樟
江南名木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11期 作者: 王辰 

标签: 草木庄园   

樟树:分布:原产于我国南方各省,现已广泛栽培。樟树主干高耸,树冠宽大,全株带有樟脑味芳香,既可作为木材,又可用于观赏、造景或作为行道树栽种,是长江以南各省区的常见树木。

樟树在我国南方算是常见种类,无论挺拔的枝干、宽广的树冠、细碎的米黄色小花、青绿色的球形果实,无不令人心生喜爱,更何况樟树的枝叶间,还会飘散的淡淡清香。北方人对于大树的概念,多是关于杨、槐或者松柏,难以想象一棵乔木如何长到30米高,如何以罗伞般的树冠,制造独木成阴的景观。何况除却形态身姿,樟树亦可出产樟脑、樟油,木材可供造船、建工、打造家具,根、果、枝叶也可作为祛风散寒药物,因而无怪樟、楠、梓、桐合称江南四大名木,樟树名列首位。

樟树为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0米,在我国长江以南,有很多樟树都可以构成独木成阴的景观。

香樟生南国

樟树生于长江以南,无论是枝干的高耸刚直,还是花朵的细腻婉约,以及浓郁而不失高雅的气味,都令人们为之折服,偏爱有加。江南地区无论民间老宅或是寺院庙宇,自古即有“前樟后朴”的习俗,将樟树栽种于房前,阴郁能遮暑气,香馨可驱蚊虫,实为不可多得的良材美质。杭州、宁波、九江、株洲、德阳等诸多城市,不约而同将樟树选为市树,而江西的四大名镇之一的“药都”,干脆从古时的豫章郡,直接更名为“樟树市”。“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宋朝诗人舒岳祥作《樟树》一诗,描绘樟树落叶的场面。常绿乔木樟树不会把满树叶片落尽,但却会间或掉落旧叶,长出新芽;凋落的樟叶绿中泛黄,若遇寒流,则会带有红色。由于路边高大的香樟常被当作南方的典型场景,因而电视剧《香樟树》中,故事主角们在校园的樟树之下订立了再度相见的誓言,而郭敬明在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中,也以街边遍布的香樟来制造南方城镇的景观。

樟树的果实在成熟后,可变为紫黑色,果实下面有一个明显的果托。

栋梁之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樟树之名的由来,曰:“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以“文章”与“樟”字谐音,认为樟树与文章才学、官宦致仕相关。白居易曾作寓意诗,言道“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如此高大的樟木之材,在古时无疑是作为宫殿栋梁的首选,因而“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的诗句,也就为那棵“高二百尺、十人围抱”的樟树理所应当的归宿。既然可作房屋的栋梁,那么以樟树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则显得相当顺理成章——记述南北朝时代的传记体史书《南史》中曾有记载:“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终当任人家国事”,用来比喻栋梁气的树木,栝为圆柏,柏为侧柏,豫章便是樟树。古人认为,柏树是为有德之木,而以樟树与之并称,足见对于香樟的认可程度。

樟树在春季开花,花绿白色或带黄色。因为樟树花较小,因此常被人忽略。

避邪·祈福

香樟可生天然樟脑,以樟木制作的书柜或衣箱,天然便可防止蠹虫侵袭——然而樟树的香气又不同于卫生球的刺鼻,樟的芳香,带了高雅恬淡的气息,因而自古为人所爱。正因为樟树具有驱虫的气味,民间认为香樟具有避邪、驱秽的吉祥寓意。一些地区的传统是,当女儿出生时,就要在门口栽种一棵香樟,一者为女儿祈福,二者当女儿出嫁时,樟木即可作嫁妆之用。此外,民间亦素来有信仰“樟树娘娘”之说——为了让孩子平安长大,父母特意选择一棵粗壮巍峨的老樟树,让孩子认樟树为母,是以称为“樟树娘娘”,希望孩子如樟树般茁壮鲜活,长命百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