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秋天片断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11期 作者: 黄戴戴 

标签: 海淀区   门头沟区   博物广知   西城区   

绚烂或者凋零,丰盛或者凄清,各地的人们对秋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在中学课文《故都的秋》里,郁达夫先生描画的北京之秋色秋味,今天是否已经距离我们很遥远了呢?
拿着《故都的秋》按图索骥,才发现秋在北京尤其珍贵。因为北京的夏季冗长,冬季却来得急促,夹缝中的秋天,仿佛被压缩成了一个时间点,之前是炎夏弥漫,之后则隆冬瑟缩。捕捉这个几乎要丢失的季节,是件有趣的事。
不论是否生活在北京,就让我们用郁达夫的眼光和心情来关注这个城市的秋天,在那些地方自然风物中寻找“故都的秋”。必定能发现许多你不曾留心,甚至郁达夫先生也意料不到的细节。

银杏

挥洒秋之色彩

京城之秋的色彩,想必是一年之中最为浓郁的时刻。天高云淡,满眼都是难得一见的蓝色,那是其他季节模拟不出的深邃。盘踞于京城上空的雾霾,唯独在秋季会藏匿起来。无风的日子,云端悠远;有风的时候,日光倾城。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是北京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寺内着名的“帝王树”古银杏,距今有1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高僧选用银杏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寺庙之多甲天下”,所以,北京是中国和世界上古银杏最多的城市。

树叶开始凋落的时节,京城便化身成为斑斓的调色板。“不妨银杏作金桃”——葱茏的古银杏树,几乎成为北京秋季必需的风景。

四合院里的银杏树叶翻飞,一夜之间便在小小的院子里编织出一层薄地毯。就连平时调皮的猫也选择占据银杏地毯的一隅,享受慵懒的午后时光。门前花架上,葫芦藤扭动腰肢,象征的“生命”的绿色,也在满城尽带的金黄中败下阵来,只有即将结出的果实在证明它存在于秋天的意义。

什刹海

体味胡同人生

什刹海边,柳树在享受最后的秋日,过不了多久,柳叶就会脱落只剩下光溜溜的枝干。这片自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由西海、后海、前海组成,元代曾是南北大运河北段的起点。如今,它连同海子周边的胡同俨然成为老北京的标签,人们为了寻找最有老北京特色的风俗、风景纷至沓来。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