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京的秋,竟然不知道如何界定是好——是过了立秋节气,抑或是白露之后?相同时节,比起北方的故都,长江畔的南京要闷热得多。若是问及气象学家,想必有人会说,怕是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之下,才算真正进入秋凉的吧。如此说来,南京的秋,总要拖到中秋节前后了——借着月色,秋意乍起。





从昔日的吴越重地,到南朝繁华一梦的都城,南京自古便不缺少帝王气概,但无论名字改作金陵、建康、建业、白下抑或石头城,那都会那王朝,却无一得以逃脱湮灭的命运。如今的秋月,依旧照耀着新生的楼宇,以及民国年间残留的旧屋。寻找南京的秋,可以到梅花山上,那里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凉,(图2,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胡宜尚)还有栖霞山头抑或神道两侧的遍落残红(图5,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胡宜尚),江南水乡才能见到的红菱(图4,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金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秦淮河中的桨声灯影(图1,供图/全景)。南京的凝重,不是用来理解的,而是用来以亲身的经历感怀的。
金陵故地,多的是赏月的去处,也多的是对于秋月的吟唱。诗仙李白算是和南京秋月纠葛不清的古人之一吧——传说诗仙酒后,在夫子庙看到文德分月的奇景,纵身下水去捞那月亮,竟丧命于此。关于捞月的故事,自然还有多个版本,多个主角,但李白所写下的“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却是实实在在对着秋月的感怀。
然而最为知名的南京秋月,恐怕还要归于南唐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亡国啊,故都啊。一轮永恒的月亮,照见了六朝金粉,也照见人生的繁华与落寞。李煜所叹的秋月,想必就是“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的色彩吧。那一抹悲情的月色,也造就了南京之秋的整体基调——一次次崛起一次次又被抹平,这里留下了秦始皇东巡的车驾痕迹,留下了六朝露水般的繁华声色,留下了明太祖“世界第一大城垣”的恢宏,也留下了近代的硝烟与屠戮。这城市的秋月,和它照见的历史,一年年映入秦淮,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纵使在繁华喧闹的巷陌之间,也能凭空感觉到一份故都的凝重。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