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魔术师
海洋发光生物
深海“萤火虫”
头足类出演的“灯光秀”
日本富山湾的海面,每年3~5月都因为这种海洋动物而散发迷人的光芒,这就是“萤火虫鱿鱼”。这种栖息在西太平洋几百米水下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在鱿鱼大家族中它算是小个子成员,只能长到七八厘米长。


在黑暗中闪烁
萤火鱿又称萤乌贼,这种头足类动物令富山湾在夜色中变成一片五光十色的海岸,因而十分出名。(图1)不单单是萤火鱿,同为头足类的发光章鱼也能发光(图2),其实多数头足类的皮肤上有色素细胞和反光细胞,许多种类有发光器,能发冷光。
栖息在海洋中层带的萤火鱿只能勉强算作深海生物,但它们有着深海生物的特点——可以发光。头足类发光器的分布、大小及结构,都随动物垂直分布的深度而不同。萤火鱿的主要发光器长在触手尖端,它们用这些明暗闪烁的光来吸引猎物,然后用强有力的触手抓住猎物。
不仅如此,萤火鱿还能用整个身体出演一场精彩的“灯光秀”,它的身体覆盖着许多微小的发光器,可以协调一致地发光,或者交替发光构成无穷无尽的图案,这场表演可不是为了引诱猎物,可能是它们在同伴间传递重要信息。萤火鱿这些发光生物的共同点是发出微弱的蓝色和绿色的光线。水对光的吸收随着光的波长增长而增加,蓝光和绿光的波长短,在水中被吸收得比较少,而波长较长的红光则较容易被吸收,几乎是蓝光的100倍,而且难以反射,所以深海中红色的物体看起来就和黑色差不多。

比头足类还要低等的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更是海中的发光高手。

磷虾是一种很有名的浮游动物,是南极海洋中须鲸的主要食物,被称为海洋中的蛋白质。磷虾的眼柄腹面、胸部及腹部的附肢基部都具有球状发光器。

和甲藻一样,同为单细胞动物的放射虫,是海洋中漂浮的原生动物,一些种类也会因受到惊扰而发光。
萤火鱿是一种典型的昼夜垂直洄游动物,白天它们呆在大海深处,晚上它们回到海洋浅层寻找食物。繁殖季节,它们甚至能游到距离海岸很近的地方。富山湾的萤火鱿之所以那么规模盛大,甚至成为世界遗产,是因为富山湾有一个V形的海底山谷,海流经常由下往上涌,把大量萤火鱿推到了浅层,造出这片五光十色的海面。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