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粪识动物
野外兽类粪便解析
素食类
骆驼·脱水粪


骆驼和其他偶蹄类动物一样,都喜欢反刍,把吃过的食物嚼了又嚼。由于居住在荒漠,骆驼们的食料也以旱生、沙生植物为主——坚硬多枝的“骆驼刺”,叶片狭小的“红柳”,以及干涩的“拂子茅”等禾草,可以供它们饱腹。因为常年生活在缺水的环境,骆驼肠道很有效率地回收了食物中的大部分水分,对水的处理堪称吝啬,所以,它们的粪便大都是浅褐色的干燥扁圆球形,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水分。
亚洲象·草团粪


热带雨林里的亚洲象,把禾草和树叶当成主食。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吞食两三百斤的鲜草——食量大,屎量自然也高得惊人。粗大圆柱形的大象屎,成坨成堆,星星点点,散落在森林中大象踏出的小路上。虽有盲肠中的肠道共生菌帮忙,但是富含纤维素与木质素的坚硬禾草,显然没那么容易彻底消化——新鲜的象屎堆里,从金黄色到褐色,未消化的粗线条断草一览无余;而象粪风干之后,看起来几乎就是一团碎草。吃草拉草,营养的吸收效率一定高不了。据说斯里兰卡的大象孤儿院曾经象屎成灾,但有人灵机一动,将富含纤维的象粪用于造纸,不仅质量绝佳,而且环保健康,甚至还被当作国礼,和着名的斯里兰卡红茶一起被赠送给了国际友人。
美洲马鹿·高消化粪


大型食草动物美洲马鹿是典型的反刍动物,它拥有4个胃室和复杂的反刍机制,能把禾草反复咀嚼消化。由于食草动物开饭之时,常有天敌在旁觊觎,因此常常只能匆忙吞咽,还要随时准备拔腿逃命。到了安全的地方,一边休息,一边让胃中粗略咀嚼过并搅拌了消化液的青草回到口腔,再次细细咀嚼品尝。由于食物团一次又一次在马鹿体内折腾,消化比较充分,待到最后排出体外,食物的原样几乎难以辨认了。同样是吃青草、树叶等植物纤维,相比起不反刍的食草动物,马鹿的粪便显然更让人迷惑:想通过粪便看出咱吃了什么?要辨认是够您费劲的啊。
麂·轻微粘连粪


麂子是小型的食草鹿类,居住在南方的森林里,体型和狗差不多,性格谨慎机敏,所以难得一见,但是偶尔会在林间看见它的粪便。麂子的粪便形如很多聚集在一起的大号兔屎,是由许多略软的圆块挤压成的条形。麂粪的圆粒状结构形成原理与兔粪相似,都是被直肠“夹”成这种形状的,只是在最后排出体外时,粪球没有被彻底切分开来,常带有少量的粘连。因为属于反刍动物,麂子的粪便更为细碎,外观上看去也更光滑均匀。同时,由于混合了胆汁的颜色,麂的粪便呈深咖啡色。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