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被“自拍”——“红外”相机拍动物
标签: 崇左市 喀斯特 自然地理 动物世界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不同寻常的“捕猎”
“咯丐!咯丐!”傍晚,藏在石壁上的蛤蚧又开始活动了,每天这个时候它都大叫几声,宣告自己的存在。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下雨,周围树林的叶子干得有点打蔫。天气闷热,我坐在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的茅草屋前,幻想着能喝上一口冰镇可乐,那简直是一种终极奢望。
护林员老王从旁边的小鱼塘打了一桶水,放在一边沉淀,1小时后,才用小碗轻轻舀起上层相对清澈的部分,放到壶里烧开。小屋没有自来水,护林员每天吃、用的水都取自附近的鱼塘,这种水是不能直接喝的,必须经过沉淀,再煮沸才成。

白天一直在山林里“踩点”,走了太多路,出了很多汗,我迫不及待搓着手指等着解渴。桂西南地区的冬季很少下雨,所以11月到12月之间,这里到处可以看到干死的蚯蚓尸体,林子变得死气沉沉,连平时常见的小飞虫也不见踪影。
随着天色渐暗,寒气很快笼罩上来,白天又干又热,晚上却寒意袭人,这个季节是弄岗最不舒服的时候,但是为了拍摄野生动物,却只能这个时候来。目前我国亚热带丛林地区,由于多年的捕猎历史、森林退化,使得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非常怕人,它们会凭借灵敏的嗅觉和听觉避开人类,因此在雨林中很难见其真身,更不要说调查了。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