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里的青花瓷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04期 作者: 梁成海 

标签: 博物高考题   

从新闻、事实中选取素材,是高考题出题常用的手段。以前的“时事题”,通常是政治或语文的考题,随着高中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各个科目的试题都出现了新闻时事。这道安徽文综中的历史题,就来自新闻报道。
青花瓷精品展示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安徽卷

单选题

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出土的是( )

A.水稻种子

B.铜壶

C.青花瓷

D.漆器

答案:C

这两年盗墓小说风靡、收藏鉴宝节目火热,古墓和出土文物经常为大家所关注,高考题也不会放过这样的社会热点,安徽省就从中出了一道高考题。

安徽双墩汉墓是一座汉代大墓,墓主人是汉代的一位诸侯王。这座墓葬的发现过程很偶然,那是2006年修建合肥到武汉的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在安徽蚌埠地区的双墩村挖地时,发现了这座沉睡2000年的古墓。

这座汉墓规模不小,封土堆边长达45米,最让考古学家感到兴奋的是,这里的墓室是“黄肠题凑”结构——这是一种很高规格的墓葬形式,在棺椁外围用珍贵的黄心柏木垒成框架。在中国古代,从衣服到住房,包括各种起居用品,都有一套严格规则,什么身份的人用什么样的东西,超越了规格是重罪。“黄肠题凑”是“王”级人物才能使用的墓葬形式,双墩汉墓出现这种结构,说明墓主人身份显赫。

专家们根据文物和《史书》、《汉书》等古籍的记载,最后确定这座墓是西汉“六安国”的王陵,这位六安王叫刘庆,是汉武帝的弟弟。这座汉墓虽然被盗过,有些地方还被水浸泡过,但是依然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铜镜、钱币等等,对了解墓主人以及汉代人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