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
未有花时且看来
标签: 草木庄园

分布:原产于我国西北、西南部分省区,现已是世界各地广泛栽种的园林花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迎春花先于叶子绽放,早春枝头,一片灿烂的亮黄色,为人们所喜爱。
东风第一枝
白居易作诗赞迎春曰:“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将迎春与松竹并论,开花之早,桃李不可企及,“未有花时”迎春已然绽放,或者古人不该称之为“迎春”,改名为“送冬”更贴切些——迎春与梅花、水仙、山茶并称为“雪中四友”,与此意境雷同。同样是在冒着严寒开放,不同于梅花傲雪的锐气,迎春花所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期盼——“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清朝赵执信的诗中,将迎春花在春寒料峭之中期盼和煦东风的神形,刻画得栩栩如生。正因象征富贵的金黄色花朵,因那守望春季的美好寓意,迎春花也被赠与了一个颇为贴切的别名“东风第一枝”。

美人与金腰带
迎春花的别名雅号颇多,其中之一的由来,相传与美人西施有关。“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助越王成就霸业之后,范蠡和西施归隐田园,一日在太湖湖畔踏青,见迎春花,范蠡折一枝条,绕于西施腰间;西施只感觉这花金灿灿的,甚是好看,但偏偏叫不上名字,又不乐意被人看作有美貌没大脑,于是动起了心思来——西施见花色金黄,颇似彼时官员的金色腰带,于是将腰间的花枝,呼为了“金腰带”。美人无戏言,迎春就此得了“金腰带”的别称——当然这故事多半为人所杜撰,但在明朝编纂的《群芳谱》上,迎春却是实实在在被称为“金腰带”的。



郭沫若对于迎春花的描述极为通俗:“春天来了,我们的花开得比较早,金色的小喇叭,压满了枝条。”人们对于迎春的印象与之类似。于是但凡符合以上特征的花朵,都会时常被错认为迎春花。冒牌的迎春花里,要数连翘的名气最大——人们大都知道连翘是种清热解毒的药材。古人以连翘的果实形状“秋结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将之命名,因为耐寒耐旱,好种好活,所以有时连翘的出镜率要高于迎春。实则连翘“金色的小喇叭”4裂成花瓣状,而迎春则是5~6裂,连翘枝条黄褐色,迎春多为深绿色,细细看来,差异显着。生于南方的黄素馨也常被错认为迎春:真正的迎春冬季落叶,成为光杆司令,而黄素馨则常绿不落叶。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