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一年之计在于春
标签:

公元前三百多年,元月开初,楚国一个贵族家庭诞生了一位男孩,聪灵俊慧,父亲为他取名为屈原。多年之后,屈原在《离骚》里写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意思是说自己在元月出生,孟陬(音邹),即是一年之端第一个月的别称。无独有偶,《红楼梦》里贾家大小姐,也是出生于农历一月,于是取名“元春”,元春,是一月的另一种叫法。
古人以一月为一年之始,农历一月一即为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月份总是带给人们春的生机和希望。在经历一个严冬之后,人们期待的是冰雪消融,万物回春。每年元旦人们祭拜天地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并在一月就开始一年的农桑耕植,嫁接树木、耕种、播种。端春、初春、早春、上春,这些一月的别称寄予了农人一年的期待。
一月如此重要,甚至在这个月份里,可以占卜一年的运势。古人以元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日”,三日为“豕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并且由当天的天气物候来占卜,如果那天“日色晴明”,则相对应的鸡、犬之属在一年里平平安安。所以,一月又称为春阳、首阳、孟阳,一月里阳光普照,是一年的好兆头。
关于一月最有意思的说法,大概是“初阳”和“太簇”。唐太宗有“灰律动初阳”的诗句,之所以把一月称为初阳,是因为一月寒气渐退,给乐器校音的律管积聚的灰尘都因气温转暖而随空气流动上扬,在尚不能确定月份从何开始的上古,就通过这种诗意的方法来判断一月的到来,而那根律管,正是十二音律中的“太簇”之音。“孟春之月,律中太簇”,聪明的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配,就此把音乐和历法联系起来。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