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回归进行时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卢可 

标签: 动物世界   

提到扬子鳄,或许没有人置疑它们濒临灭绝的境遇。一方面,野外扬子鳄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另一方面,人工饲养的扬子鳄数量仅在我国就已超过一万条。这些被人类精心呵护的养殖鳄们回归野外之前,必定将要经历一段艰辛的历程:饥饿、寒冷、丧失安全感,直至恢复野性,而后,经过精心挑选的野外家园,正在等待它们入住。
图1

“龙”的末路

中国特有的孑遗、珍稀物种扬子鳄,被老百姓称之为“土龙”,曾经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并被认为很可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龙”在现实中的代表。它们是我国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却是鳄鱼家族中的小个头。尽管它们的形象如“龙”一般威严和霸气,却无法复制中国龙的神通广大,甚至无从改变自己濒临灭绝的命运(图1)。

图2

扬子江,长江下游自扬州至入海口河段的旧称,扬子鳄的名字源于扬子江,但在如今,繁忙的长江航道却已不再是扬子鳄的家园(图2)。扬子鳄曾经遍布中国的淮河和长江流域,然而随着栖息地的丧失,人为干扰致使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均急剧下降。作为最濒危的鳄类、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扬子鳄成为了我国优先开展野生动物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的代表物种。

图3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人工饲养和繁殖扬子鳄的技术如今已臻完善,然而这些依靠人类而存活的鳄鱼,却从来没有在真正的野外生活过,人工饲喂致使它们逐渐丧失了捕食能力——在饲喂点眼巴巴等待食物的鳄群令人不无担忧(图3)。

图4
图5

人工饲养的扬子鳄若想回归野外,首要问题在于如何恢复它们的野性。浙江长兴保护区中的扬子鳄群体“人丁兴旺”,半人工养殖的扬子鳄们,在逐步的“训练”之下,开始渐渐恢复了野外生存能力和习性。它们开始捕捉投放在水中的鱼,并能够独立挖掘地洞以度过寒冬,新出生的小鳄甚至能够选择洞穴躲藏起来(图4)。野生种群的数量壮大和降低野外种群灭绝的风险,才是保护扬子鳄的最终目的,人工饲养种群的野化仅仅是一个开端(图5)。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