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那些事儿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1期 作者: 侯荣荣 

标签: 文化文明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唱着喜气洋洋的歌谣,又一个新年热热闹闹地向我们走来。春节在中华大地上已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的变幻中,一些旧的年俗悄然淡去,新的年俗应运而生。让我们溯着历史的河流向上,和从前的那些年事儿重逢。

黏住灶神爷爷的嘴

糖瓜

“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文化,灶占据了一个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位置。灶神不仅管着锅里的饭菜,更管辖着家庭成员的命运,在宋代,灶神就被称为“司命”。

所以一年的最后,怎么能不好好答谢一下这一年来守护家宅安宁的灶神?更况且民间传说:到了祭灶这一天,灶神要上天庭去,面奏玉皇,将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细细汇报。家中来年的祸福,就全看这一场汇报工作了。

所以祭灶礼仪是肃穆的:只有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可以参加—虽然平日里围着锅台转的多是家中的女性—摆齐祭品后,由家长率着一干男丁罗拜灶神,献酒焚香,将灶上贴了一年的灶神像小心焚化,默送灶神在一缕青烟中升天而去。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