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
天地万物的时钟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1期 作者: 摇光 

标签: 文化文明   

我们究竟在用什么来数日子?日历吗?不,日历为我们记录时间提供了最便捷的手段,但它仅仅是个浓缩,如今当我们看到墙上的挂历、桌上的台历、电脑上的万年历,面对的不过是一些数字,而数字背后蕴含着的,正是历法的根源—容纳一切的自然。

当你看到一朵花

这便是历法

走到野外,或者园林庭院中。任何一株植物、一只昆虫或飞鸟,都是一架精密的时钟。记下蒲公英破土而出的天数,哪天发芽,哪天开花,哪天变成“毛球”,又经过几天后“伞兵尽飞去”待到明年,你就可以把记录的时间与日历相对照,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种独特历法—“蒲公英历”。假如你聆听着杜鹃何时啼鸣,北雁何时南飞,鸦雀何时换羽,你便拥有了另一种历法—“鸟历”。同样,你还可以记录雨雪阴晴拥有“天气历”,记录斗转星移和月亮圆缺而拥有“星星历”和“月亮历”此时你已经融入了自然,你拥有了浑然天成的历法—物候历。

浪漫但不精确

物候历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物候历,这是最原始也是最浪漫的历法。古代埃及人看尼罗河涨水,中国的藏族人看狐来鹞去,这都是物候历,它反映着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但如果哪天蒲公英被兔子吃了叶子而晚几天开花,狐狸因为躲避猎人而没有来到村寨周围,人们制定的历法就会有偏差,物候历注定无法成为主流,因为人们越来越追求历法的精确。这时,人们看到了永远不知疲倦地精准运作的参照物—天体。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