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
面向太阳 忠孝两全
标签: 草木庄园

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如今在南方依旧当成蔬菜种植,又名冬葵、冬寒菜。葵的近亲野葵在各地荒野路旁较为常见,被人们当作野菜采食。此外锦葵、蜀葵、黄葵等花卉都是葵菜的近亲,古时被统称为“葵”,用于观赏。
司马光的怨念
初夏时节的洛阳城郊,司马光一脸郁闷,看着农夫们在闲暇时赞颂着大宋的和谐盛世,不禁感觉忧从中来:平和悠闲的日子怕是就要终结了。因为不能苟同丞相王安石的变法新政,司马光拒官不就,谪居洛阳,编纂《资治通鉴》。尽管远离朝堂的纷争,司马光却依旧心系大宋的安危,于是他将这夏日遛弯儿所见的景物,写入了满怀怨念的诗句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那些依附权臣见风使舵的小人,无非柳絮一般的轻浮之辈,而只有我司马光的心志,才像葵花一样永远面向太阳,时刻准备为国效力。
然而司马光在初夏所看见的葵花,并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向日葵,而是一种并不高大、开着紫红色小花的蔬菜。葵,在先秦时被誉为“五菜之主”,是重要的食叶蔬菜,因为叶子嫩滑,有助于吞咽,所以老年人十分受用。古人不懂牙齿保健,岁数大些,牙口就变得不堪,吃东西以吞食为主,于是滑溜溜的葵菜叶子,成了孝敬老人的佳品。李时珍称,“葵叶倾日,不使照其根”,意思是说葵菜的叶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而变换角度,尽量使根部处于阴影中,这也就是司马光所谓的“葵花向日倾”了。


葵花比牡丹
其实“向日倾”的不是葵花的花朵,而是葵花的叶子,但这并不妨碍后人把葵花当作忠君爱国的象征。加上葵菜自古就是孝道所推崇的食品,因此葵这种植物,成了名副其实的“忠孝两全”的代表,除了吃叶子,也被栽培用于赏花。观赏的葵花,大多是葵菜的近亲,古人把它们统称为“葵”,现代人则把赏花的葵分为锦葵、蜀葵、黄葵等种类,而其中以蜀葵最为知名。
蜀葵花大者如手掌,要比葵菜花大上至少十倍。因为易于栽种,花色繁多,蜀葵很快成为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风靡全国各地。对于花卉相当挑剔的唐朝人,甚至把蜀葵比作小型牡丹—从花朵形状到象征富贵的红粉色彩,蜀葵确实和牡丹有相似性,不过唐朝诗人陈标在《蜀葵》诗中,还是说出了蜀葵不如牡丹之处。诗曰:“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意思是说,蜀葵花因为太容易种植,量多而贱,终究比不上牡丹的高贵。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