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木楼
简洁实用的豪华社区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7期 作者: 王其钧 

标签: 建筑文明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接壤的山区。由于侗族每一个村寨都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山坡地上,干栏式民居便成为了侗族建筑的结构形式。所谓“干栏式”,其实就是用竹或木做梁柱搭起的小楼,上层住人,下层储物或圈养牲畜,它不需要开挖地基,也不需要用砖来砌筑墙体,房子里不建院落。建筑的材料是杉木,这种材料满山遍野都是。房屋的建造方法也很简单,房主人把木料砍好运回家,请寨子里的木匠做好榀架(房屋的架子),先把榀架竖起来,在榀架之间架上横梁和檩子,干栏式民居的骨架就拼装好了。接下来就是铺木楼板和钉木板墙壁,然后在屋顶上覆盖屋瓦,一座干栏式房子就完成了。

虽然房子搭得简单,但当地人心思缜密,还建造了很多公共建筑作为房屋的配套设施,如风雨桥、寨门、戏台、鼓楼等,它们与侗族的木楼相映成趣,构成了侗族村寨的独特风貌。

风雨桥

01,风雨桥

风雨桥即廊桥,因为能为行人遮风挡雨,所以称为风雨桥。桂北侗族凡是有河的地方几乎都有风雨桥。侗族风雨桥造型优美,功能上除供人通行外,还具有娱乐、观赏和作为村寨标志的作用。

鼓楼

02,鼓楼

在侗语中,鼓楼被称作“播顺”,即寨胆,是整个寨子的灵魂。侗族每个村寨中都建有鼓楼。寨子中的重大事宜都要在鼓楼里商讨决定,也是村寨举行礼仪庆典,击鼓报信的场所。平时人们则喜欢在劳作之余,走出家门汇聚在鼓楼下唱歌跳舞、吹笙绣花。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