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柿之秋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11期 作者: 董路 邹帅 

标签: 草木庄园   生活百科   

如今水果早已不分四季,有了温室大棚,有了冷藏保鲜,香蕉苹果大鸭梨,想什么时候吃,都能在市场上找到,但有种水果却只能在深秋享用——柿子。有些地方把西红柿称为柿子,不过那是洋人的东西,应该叫番茄,这里说的柿子,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柿子属于浆果类,外面橙色的皮就是外果皮,里面柔软多汁、香甜可口的部分主要是中果皮,吃到中间,会挖出几块较大的“果肉”,许多地方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口感将之称为“舌头”——这些是柿子的内果皮,如果有耐心,小心地剥开这些“舌头”,会看到里面有一些小黑籽,就是柿子的种子啦。不过如今为了食用方便,栽培用以吃果的柿子,大多是无籽或小籽品种,所以若想用种子栽种棵柿子树,还是去寻找野生品种吧,不然即便把市场上买来的整个柿子埋在地里,也不会发芽的……

软柿子·硬柿子

柿子果实

水果市场上的柿子有软有硬,小孩子常会误以为世间有两种柿子;尽管栽培的柿子品种繁多,但从生物学的角度,常吃的柿子统统归属于同一个物种:柿,隶属于柿树科、柿树属。其实柿子的近亲也都算常见:南方常在青涩时分便摘下食用的油柿,果实如樱桃大小的乌柿,还有北方人所熟知的黑枣,都和柿子沾亲带故。不过前面说的软柿子、硬柿子,确实出自同一个物种,甚至可以出自同一棵树。

还是先来谈谈“懒柿子”吧,懒,形容词作动词使用。懒,是吃柿子前的一项重要仪式。柿子摘下后,通过温水浸泡或抹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脱涩,而后才可食用,这道工序,称为“懒柿子”,除去通行的做法,民间也有用茶叶根煮水浸泡,或把柿子和苹果、大米等物埋在一起脱涩的方法。“懒”好的柿子才能食用,根据“懒”的时间、温度不同,成品柿子变得有硬有软,硬柿子放在秋凉的室外,时间长些,也会慢慢变软,至于追求硬柿子的清脆爽口,还是软柿子的甜腻柔滑,就看食客的偏爱啦。处理柿子的步骤为什么要叫“懒”,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说处理柿子比较复杂,懒人嫌折腾,吃不到,一说处理好的柿子拿来就吃,再懒的人也不嫌麻烦。

吃的禁忌

柿子花

柿子味道甜美,但总能听到民间流传,说柿子不能与这这那那一起食用,正所谓,柿子好吃麻烦多。柿子中含有一种名为鞣酸的物质,这种东西是植物携带的化学武器,吃起来口感苦涩,而且会与蛋白质、铁等物质结合,让植物变得既不好吃又不利于吸收,前面说,柿子要“懒”过才吃,用石灰水浸泡,就是为了降低鞣酸含量。“柿子要拣软的捏”,就是因为软柿子里鞣酸少;吃柿子的禁忌,也大都与这种化学武器密切相关。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