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超级纠错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02期 作者: 王辰 

标签: 草木庄园   博物广知   

北方种植很难开花的树马齿苋什么时候满树红花了?在野外黯淡无光的灵芝为什么一进花市就光鲜靓丽起来?学了多年植物学也搞不清楚,芦荟啊蕨类啊到底谁能吸收甲醛?有四、五种植物都被叫成“铁树”,所有“吊”起来的花都叫“吊兰”……跟着特约植物指导随意在花市里转了转,发现了诸多问题。

偷梁换柱

好一团红红火火的植物!摆上几盆还真是很有节日气氛。不过,牌子怎么是“圣诞红”?这个“圣诞红”的底细我还是清楚的:这不就是大戟科的一品红嘛!小时候就听说一品红的枝叶折断后流出的白色乳汁有毒,总躲得远远的。如今这花市里,乳汁有毒的事估计没人提了,换个好听的名字,想来销路应该不错。

现在什么事都讲究顺应流行,可是花的名字也要赶时髦吗?明明是大戟科的一品红,因为过圣诞就改名成圣诞红,是不是春节的时候它就又叫“春节红”了……
这个是真的吊兰吗?
花市里凡是“吊”着的植物都被叫做吊兰。

其实,给花草起个好听的商品名,在花市早已经司空见惯了——演艺圈的明星们还讲究起个艺名呢,比如成龙,比如朴树。花市里也流行这一套路:明明叫瓜栗,进了花市就叫发财树;明明叫天胡荽,进了花市就改成金钱草。好在买花的人们往往也不考证深究,听着名字好听,于是乎花钱买下,落个皆大欢喜。

这个才是真正的铁树!想来是“铁树”的名头太过响亮,市场里有四五种植物都被叫做铁树。借熟悉名字来卖花,是摊主的一种“促销”手段。

存在这样问题的,还有“吊兰”。似乎凡是能挂起来吊在半空中的盆花,名字都带了“吊兰”二字:苦苣苔科的口红花就叫“口红吊兰”,菊科的绿之铃就叫“水晶吊兰”,鸭跖草科的紫竹梅就叫“紫叶吊兰”……而猪笼草竟然叫“宝瓶吊兰”!跟摊主一聊才知道,虽然作为食虫植物的猪笼草名声在外,但是名字里又有“猪”又有“笼”,总有人不喜欢,于是摊主自出心裁,编造了这样一个名字出来。

被修改了种族的还有它们!

真正的吊兰(百合科)
√ 盾叶天竺葵(牛儿苗科) ד蝴蝶吊兰”
√ 毛萼口红花(苦苣苔科)ד口红吊兰”
√紫竹梅(鸭跖草科) ד紫叶吊兰”
√ 绿之铃(菊科) × “水晶吊兰”
这就是来自中美洲的瓜栗,在我国南方种植可以长到4、5米高,进了花市就换了个响亮的名字:发财树!类似的商品名还有“元宝树”、“富贵竹”、“吉利树”等等,这些植物原本的名字早已被人遗忘了。

借尸还魂

刷了清漆的死灵芝,摊主还让每周浇一次水!

名字乱叫还有情可原,但继续在花市里转转,我们就发现了更为不光彩的状况!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