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温血”鲨鱼!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03期

不久前,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域的马哈鲨鱼已经变成了 “温血动物”。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马哈鲨鱼体内的红色肌肉(肌肉分为红色肌肉和白色肌肉)始终保持在20~30℃ 的温度范围,远远高于8℃的海水温度。而维持高于环境的体温对鱼类等许多动物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升高的肌肉温度不仅帮助马哈鲨鱼从北方冰冷的海水中幸存下来,还大大提高了它们的捕食能力。科学家们猜测,肌肉的温度也是马哈鲨鱼拥有无敌游泳技术的因素之一。
这项研究的发现者是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罗伯特,他和他的同事们在阿拉斯加海湾捕获了一头超过135千克的马哈鲨鱼,测量了它的体温,并对提取的红色肌肉样本进行了机械能测试。结果显示,红色肌肉在10℃以下产生的能量最多,只有26℃的一半。这些红色肌肉与哺乳动物的肌肉非常相似,只有在一个狭窄的、升高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了解“温血”鲨鱼生理结构的细节,是解开它们拥有巨大能量和速度的关键。未来,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类改进潜水艇等水下工具的设计。
马哈鲨鱼一生都在不停地游动,从连续游泳中获得的体温首先升高了红色肌肉的温度,进而提高周围白色肌肉的温度,才使它们摆脱寒冷的海水,存活下去。一旦它们停止游动,就面临冻死的危险。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