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蓟:含苞待放的新星
花样人生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03期 作者: 张娟 

标签: 草木庄园   

作为蔬菜新宠,朝鲜蓟目前还仅仅露面在少数西餐厅,它是欧洲人食用了上千年的传统食品,但中国的老百姓却鲜有人知。究竟它会被传“吃”大江南北还是会被默默地淡忘,至今还是个疑问。
朝鲜蓟:菊科菜蓟属
学名:Cynara scolymus L.
英文名:Artichoke
别名:洋蓟、法国百合、荷花百合
原产地:地中海沿岸

罗马是故乡

朝鲜蓟原产地中海沿岸,与朝鲜一点关系没有。在那里,2000多年的罗马人就发现了这些有着漂亮花朵的家伙也可以吃,于是大量种植,后来被法国和西班牙的探险家们带到欧洲,又在19世纪由恋其美味的法国人用轮船带到上海。目前世界上80% 的朝鲜蓟都来自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而对于为什么叫“朝鲜”蓟,植物学家、农学家和历史学家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中国植物志》中将朝鲜蓟的名字译为菜蓟或食托菜蓟,而仅从拉丁名来看,Cynara是命名人林奈所定的菜蓟属,scolym-这一词根译为“像茱蓟的”,而茱蓟和菜蓟指的是同一植物,所以翻译过来就是“像菜蓟的菜蓟”。目前来讲,之所以定名为“朝鲜”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未能分清楚朝鲜蓟与其他相近的大蓟,而把大蓟的故乡之一朝鲜定为了朝鲜蓟的名字。

含苞待放的新星

据马克西姆餐厅的法国大厨阿兰讲,朝鲜蓟在欧洲是种非常普遍的蔬菜,就像中国的大白菜一样。但是近些年来的年轻人却不太愿意食用它了,因为吃法过于麻烦。在国外遭遇有点尴尬的朝鲜蓟来到中国的旅程也不算顺利,用中国人的口味评价它的味道,在北京负责研究引种朝鲜蓟的张宝海用了“微甜微苦”的词,感觉似乎并没有太特别之处。再加上朝鲜蓟的集中供应期只有7、8两个月,所以,在随时随地都在享受美味的中国人面前,朝鲜蓟的总体得分并不算高,它目前的发展似乎有点“一边还未兴起,一边已经过去。”

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朝鲜蓟的花苞、叶片中都含有的菜蓟素在治肝病、降血糖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也是抗老化、增强免疫力的不错选择。阿兰提到它时甚至透露说他们的法国老板每天都会喝一杯朝鲜蓟煮的水。由此看来,它在新兴蔬菜竞争中的胜出秘诀很大一部分决定于营养;而同时,这朵来自地中海的名花,也带来了地中海附近的文化香味,相信天生丽质的朝鲜蓟总有一天会彻底地心花怒放。

责任编辑 / 张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