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8期
标签: 读编互动
南丹霞,北丹霞
甘肃兰州·阎啸虎
暑假刚去了我们甘肃张掖的丹霞山,回来再看7月《博物》上丹霞文章,明显感觉这趟旅行增值了。我原来只是知道丹霞泛红是因为岩层含铁元素,如今《博物》的插图把这些美景背后的所以然讲得清清楚楚,还对比了各地丹霞美景的不同,6页的内容,带我走了几万里路。不过《博物》里提到的丹霞都是南方的,我们甘肃祁连山的丹霞好像跟它们很不一样:山石多棱角沟壑,没南方丹霞们那么光滑,也没那么多草木装饰;但是我们甘肃的丹霞不但更佳鲜艳,还拥有那种苍凉壮阔的深沉之美,好像南方人、北方人也是这种差异吧。


《博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会其间的差异之美,本来就是地理学和旅游的魅力所在。地理学上,把红色沉积地层上,具有“顶坪、坡陡、麓缓”特征的地貌统称为丹霞。南方丹霞和北方丹霞的不同,主要源自气候差异。
南方湿润多雨,红色沉积地层上常出现深褐色的水蚀痕迹;北方干旱少雨,地层颜色常红中带黄,显得非常干燥,并且植被稀少。北方的丹霞之所以呈现出千沟万壑,主要因为北方的雨水总是间歇性的,一场暴雨之后,山体干燥得很快,雨水冲刷出来的沟壑很快固化,有时还出现了窗棂状的形态;而南方雨水是持续的,山体总是来不及干燥和固化,自然不能形成北方丹霞的那种形态。7月《博物》之所以只提到南方那些丹霞,是因为今年它们代表中国丹霞,一起申请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不能没有病毒
北京·刘小倩
从甲型流感到电脑瘫痪,都是病毒惹的祸,历来印象里,病毒都很可恶。《博物》说病毒可爱,甚至人类离了它都不行,真是长了见识。说实话,我脑子里,病毒啥样子很虚幻,偶尔看到张图片,有点像细菌、花粉、寄生虫,又什么都不像,生物课本上也没好好说。跟显微镜下的细胞相比,它们到底有多大,我难以想象。看了《博物》,病毒的概念才开始清晰起来,好一个“非细胞生物”!“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这种经典论断都要因之改写。只是我看到有些图片提到染色呈现、三维模拟模型,这些病毒的真实形状颜色,与这些图片有什么差别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