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仙”天牛
美女变身锯木工
标签: 动物世界


天牛非牛
相传苏东坡去一位姓雍的秀才家作客,观赏了主人绘制的一组昆虫写真。当看到一副生有狭长触角的甲虫画时,秀才介绍,此物头生双角,似水牛而能飞,民间呼之为“天水牛”是也。苏东坡诗兴大发,挥笔题就一首五言绝句,曰:“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大致意思是说:天水牛啊,你白白生有长角,没头苍蝇一样乱飞,不拉犁,不耕地,不务正业,就知道乱啃桑树,实在是辜负了牛的美名。
在苏东坡看来不配“牛”之美德的虫子,就是天牛了。凭空臆想,能飞在天空的牛,应当是种神奇的动物,与太上老君的青牛和黄飞虎的五色神牛,属于同类。然而天牛的外形实在令人大失所望:扁平,缩小的冰棍儿状,晃着一双细长得夸张的触角,只有坚硬的外壳,与牛的皮糙肉厚略有共同之处。然而无论是平凡的外貌,还是听上去憨厚的名字,都不能掩饰天牛的凶狠——抓一只天牛在手中玩弄,稍不留神,就会被这小虫尖锐的颚齿咬住手指。你的手指比树木还坚硬吗?答案若是“不”,那么,流血是在所难免的。

锯木郎君
虽然生有利齿,却实在很少有人见过哪只成年天牛,抱着树墩子啃来啃去。天牛的成虫多以大牙啃食植物枝叶,偶尔也咬咬人手,但大规模破坏木材,则是在它们年轻时候所做的恶劣行径。
天牛分多种,古人根据树木不同,来区分天牛:啃柳树的叫“柳蠹”,啃桃树的叫“桃蠹”,啃桂花树的叫“桂蠹”,这里的“蠹”,指的都是天牛的幼虫。这些幼虫们的外形无一例外,都是肥肥胖胖的肉虫子状,色泽白皙,肌肤光润。幼虫们躲在树木中,睡醒了吃饭,吃饱了排泄,树木内部就是它们的家园,防暑抗寒。身为白色肉虫子的时间,视天牛种类的不同长短不一,有的幼虫会在树木里呆上几星期、几个月,时间长的,要在木头里生活上几年。被天牛幼虫驻扎过的木材,内部大都骨质疏松,稀里哗啦掉落很多幼虫啃剩下的木屑,因此民间把天牛幼虫叫做“锯木郎”—在林区提起这个不光彩的昵称,人们无不深恶痛绝,欲喷农药除之而后快。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