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仙螽斯
以身为琴的田园歌手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8期 作者: 景天 

标签: 动物世界   

歌仙仙谱螽斯属于直翅目昆虫,栖息于草丛或灌木上。它们食性驳杂,从各种小虫到植物茎叶,荤素俱全。我国有螽斯近100种,常见种类包括蝈蝈、纺织娘等。螽斯往往具备绝佳的保护色或拟态,人们对于它们的认知,更为直观的是通过声音:螽斯依靠翅膀的相互摩擦而发声,这种不开口的“歌唱”被人们称为虫鸣,并在自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传唱。
螽斯中最着名的种类莫过于蝈蝈,图中的暗褐蝈螽在某些地方被称为夏蝈。和最常见的蝈蝈——优雅蝈螽相比,夏蝈翅膀较长,发声季节也比较早。夏秋时分,它们常会栖息于草丛、灌木间,振动前翅,演奏华丽的爱之乐章。

月光下的情歌

纺织娘的体型较为狭长,鸣声不甚嘹亮,而是优雅的“沙沙”声。

1300年前的一个秋夜,诗仙李白守在窗口,听着虫鸣,不禁感叹:“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窗外发出“沙沙”声的昆虫,被李白称为“络纬”,它们常在夏末秋初鸣唱,似在感叹自身的生命即将终结,因而这种鸣虫,自古就与忧愁哀伤相关联。李白借着虫鸣的意境,把诗句继续下去,曰:“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这该算是李白的情诗了吧?而在诗人的窗外,虫鸣依然,不高亢,但却婉转悠扬,那是属于昆虫的情歌。

络,意为缠绕、编织,纬,意为纺织时的横纱,“络纬”这种鸣虫,如今人们更乐于将其称为“纺织娘”,它们的鸣声,就像纺纱时发出的沙沙声。螽斯家族之中,既有纺织娘这样优雅而忧伤的歌手,也有蝈蝈那样不知疲倦的大嗓门,然而严格地说,螽斯的鸣声源于翅膀的摩擦,所以它们不是真正的歌唱家,而更像是提琴手——将乐器融合为身体的一部分,以身为琴。只有雄虫可以成为乐手,而乐器就是叠压着的一对前翅:左翅上有一根翅脉格外粗大,上面长有锉般的小齿,作用如同乐弓;右翅位于左翅之下,上面有一块圆形的半透明加厚部位,翅脉弯曲交错,起到琴弦的作用,有人称之为“发音镜”。此外,在螽斯的翅膀上,大都生有一片叫做“镜膜”的区域,作用如同扩音器,把乐声放大,传向四方。

独唱·大合唱

雌性螽斯在腹部拖着前端尖利的产卵器。它们的任务就是在雄性的“大合唱”中寻找心仪的对象。

安静的暮色中,一曲虫声响起,周围的雄虫就再也按捺不住,一同鸣唱起来,音乐会由独唱转为大合唱。这种音乐盛会,自然是雄虫向雌虫示爱的时机——雌螽斯多为哑巴,它们需要做的,仅是静静地聆听,而后选择心仪的歌手。有些科学家将这种嘈杂大合唱,解释为一种合作:天敌很可能被纷乱的声音所迷惑,久久难以锁定攻击的目标;而螽斯之间,则能够区分出彼此鸣声间的细小差异,可以交流无阻。

也有人将大合唱,看作雄虫之间的求偶竞争:合奏每一两分钟便会间断几秒,很快,便又出现一名领唱者使乐章重新开始,大家都想争当最先开始鸣叫的领唱,因而需要精心选取停止和开始的时机。领唱很重要,争得最多领唱机会的雄虫,往往会将新娘吸引至身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