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4期
标签: 读编互动

红树林“红”在哪儿?
广东广州·彭超群
“红树林”的插图实在是太震撼了,那一页我足足欣赏了半个小时。真恨不得把它撕下来贴在床头,但是又舍不得破坏《博物》……只是我看插图和照片里,并没有哪棵树是红色的,不知为什么它们叫“红树林”?
《博物》
红树林(mangrove)这个词来自于西班牙语的“红树”(mangle)和英语的“树丛”(grove)。欧洲人最早在热带美洲海边看到了红树,这些树木的表皮虽然不红,但砍下外皮,就能看到红褐色,印第安人用这种红色的树木当作染料。在我国生长的红树植物中,只有木榄的外皮带有红色,其他种类大都需要切开表皮,才能见到红色,但也有些红树植物根本不带红色。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红树植物呢?我国科学家于1995年提出了红树植物的鉴别标准:只能生长于潮间带、在普通陆地上不能繁殖的木本植物称为真红树植物;既能生长于潮间带,也能生长在普通陆地上的木本植物称为假红树植物。这些红树植物的共同特征是:胎生繁殖,利用海水传播果实,生有呼吸根和支持根,能够对抗高浓度的海水。
二月二,猪抬头?龙抬头?
天津·陆珂
中国的28个星宿,我原来只是在《西游记》里见过,好像《三国》和《水浒》里描写阵法时也曾出现。不过因为我不知它们具体是啥,再加上名字拗口,也就没太当回事。没想到《博物》能把它们跟节气和“吃”联系起来,还讲得很透彻,让我一下对这二十八宿“倍儿”有兴趣。刚过完“二月二龙抬头”,这是苍龙“角宿”的节日,吃龙须面理所当然,可是在我们这儿却要吃扒猪脸,龙跟猪有什么关系吗?
《博物》
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民间的“春龙节”,人们吃的东西多少都要与龙沾上边,比如面条叫龙须面,饺子叫龙耳,烙饼叫龙鳞饼,小米饭叫龙子饭……都是为了感谢春龙带来春雨。另外,有的地方人们还崩爆米花,称为“金豆开花”,以祈求龙王保证今年风调雨顺。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