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镜奇遇记
PK在上海天文台佘山站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03期 作者: 陈培堃 

标签: 松江区   天文天象   酷玩意儿   

当有如一颗小橘子般的火星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我从未如此激动:它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表面还有一些暗纹,似乎像隔了一层纱似的极冠——我眼前可是文物级的百岁老镜了,而且它已“退休”有日子了,今天能站在这里观测,为我的人生奇遇之旅又增加了重重一笔。

相约佘山“老爷爷”

“来佘山看看,不会让你失望的!”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的林清站长与我闲聊时说到了他们的“镇台之宝”——那架有108年历史的40厘米口径双筒折射望远镜。“刚刚退役不久呢!现在还可以用来观测!”

传教士修建的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的前身为法国天主教巴黎耶稣会于1900年创办的佘山天文台(左图),百年老镜就是传教士们当年在法国订做并漂洋过海建立的,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并立于此。这里海拔99米,是上海自然海拔的最高点,教堂与天文台同时修建于这座小小的山顶,来佘山天文站一定不要忘了去教堂里面转转。

飞遍世界各地天文台的我被林站长的话吸引,哦,那可是老爷爷级的望远镜了。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人类还处在摸索银河系大小的阶段,试图了解宇宙与本银河系之间的关系。这架由法国传教士1900年架设的望远镜是当时东亚的第一大镜,曾做过许多天体的测量研究工作,1910年和1985-1986年两次记录过哈雷彗星的到访,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没见过的哈雷彗星它记录过两次呢!

不过,你也知道的,我们早已进入了大望远镜时代。在过去一百年里——也就是佘山“老爷爷”诞生后的这些年间,人类对天文学的研究视野由本银河系的10万光年推进到更广阔深远的上百亿光年,美国、欧洲都铆足了劲儿,期望造出口径更大、功能更强(当然,造价也越来越高)的新一代天文望远镜,它们的口径甚至将超过100米,用来收集更多更多的光,对100亿年前星系形成时初态恒星和宇宙气体有更多的了解,“借助这样的天文望远镜,你能够第一次探寻到大爆炸第一秒与宇宙中生命形成之前的联系。”天文学家们这样说。

佘山的这架望远镜40厘米的口径、百岁的高龄早已成为文物级的古董了,叫它“佘山老爷爷”一点都不为过。要知道,它诞生的那个时候也曾辉煌过一阵子呢!虽然,历经多年的沧桑,它的镜片已经有些浑浊不清,铁支架也生锈了,可是一想到透过它依旧能看到美丽的星辰,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一百年前,最初把这架笨重的望远镜架立于此法国的传教士和梳着大辫子的清朝官员们,他们曾经穿过这架老镜被怎样的星空震撼?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