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
最华丽的发明
标签: 动物世界

“沙沙……沙沙……”,宁静的夜晚,你也许会听到屋子某个角落里传来的神秘声音。正如巴金在《春蚕》里提到的,那是蚕儿们在享用它们的晚餐:“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蚕与桑,遍布中国

蚕宝宝刚从卵中孵化出来时,就像黑色的蚂蚁那么小。随着不断进食,蚕的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脱皮,不吃不动大约一天。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3天脱皮一次,经过4次脱皮之后,5岁的蚕宝宝才开始吐丝结茧。这些雪白的蚕茧,就是生产丝绸最基础的原料。
传说5000年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以后便开始教民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慢慢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流域,然后再传遍全国各地。考古学家在河南、浙江、福建等地都发掘到距今几千年前的丝织物,这证明了中国是蚕丝起源最早的国家。而在中国天南地北的许多地区,也流传着与蚕有关的美丽传说。
湖南的苗族,传说几千年前有人在深山开荒,发现树上挂着一个个白色、黄色的蚕茧,摘下来带到家中,不小心落到沸水锅里,用竹竿去挑,茧没有捞上来,而引出一缕丝来,又细又长,后来又知道让茧发蛾,产卵留种,下次又可自己养蚕、缫丝,从此有了蚕业。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