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冠矿之美名,胜肉之美味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05期 作者: 王辰 

标签: 草木庄园   

紫云英生于平原旷野,春季常会接连成片生长。由于是优良的牧草,同时又可作为蜜源植物,紫云英在很多地区都有栽种,开花时分能够造就紫红色花田的景观。
紫云英
又名翘摇、野蚕豆、荷花郎、红花菜,生于长江流域,常见于田野、路边、溪流旁,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它是我国重要的饲用植物,也是春季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同时,紫云英的植株可作为绿肥,嫩梢、嫩叶也可当作蔬菜食用。

陆游素食主义

水色旖旎,日光娇柔,春色刚刚退去,郊野巷陌一片狼藉残红,这个邻近绍兴的小镇叫做梅市,大诗人陆游正行走其间。然而满目风光却不能吸引陆游的兴致,他所关注的,是荒野之间遍地的野草——蔓生的枝条,残存的几朵紫红色小花,新生的鲜嫩豆荚,这些都令陆游备感亲切。他想起当初在蜀中,也是一个和暖的春日,因为饥困之故,只得采食野菜度日。当初吃的野菜,和眼前的遍地野草相同,它们在蜀地叫做“巢菜”,是种民间常吃的食物,如今身在江南,却没人懂得以此为食了。陆游感慨之余,写了首名叫《巢菜》的诗:“冷落无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饥嘲。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风炉煮小巢。”

诗作中,陆游把当初无菜下厨的窘境,和南北朝时齐国的庾郎做了类比——这位庾郎虽是当朝高官,却家境清贫,最常吃的,就是各种野韭菜,还被人戏称,他常吃的菜有27种。其实呢,三种韭菜,谐音“三九”,按乘法计算,三九二十七。陆游再见巢菜,自然遥想当年。明明只是吃野菜,他却偏要写得兴致盎然,还在诗序中说,这野菜可是苏东坡专门赞许过的,苏轼称它“此物独妩媚”,以豆豉、姜葱调和,食之而忘鸡肉、猪肉之味。

如今也有名叫“小巢菜”的植物(如图),是一种野豌豆,和紫云英的亲缘关系不算太远。很多野生豆科植物的新叶嫩芽,都可以当作野菜食用。

野菜似美矿

当初蜀地所谓的巢菜,《尔雅》中称之为“摇车”,又有翘摇车、翘摇等别名,并解释说,因为此草开花时翘起摇动,故而得名。李时珍则称,这种植物“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总之无论摇动的是花还是茎叶,这种植物都给人以充满灵性的感觉。至于巢菜该对应当今的哪种植物,依旧存有争论,但很多人都认为,从“翘摇”的意境来看,这种古时的野菜,应当就是如今的“紫云英”。

紫云英经常大片栽种,当紫红色的花完全开放时是产蜜的高峰。
紫云英完全开放时的样子

近代学者夏纬瑛在《植物名释札记》中对紫云英之名做了解释:古时的炼丹方士认为,矿物云母有五种,举起向着太阳观看,可知其颜色,其中“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紫云英则是和这种色泽精美的矿物相似,兼之带有淡紫红色,因此得名。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