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米深蓝
亲密接触贝加尔湖

3000万岁的大男孩
几千年前,干涸的大地,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的圣袍灌满了干冷的北风,呼呼作响。四周衣衫褴褛的人们用着怀疑而又渴望的眼光看着这个老头。 “贝加尔!”圣者掏出自己的心脏砸向地面,刹那间天地之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汪清水从地下涌出,漫过低洼成为一个池塘,漫过巨石成为一个小湖……水越涌越多,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惊恐的人们拼命向着高山的顶端跑去。几天之后,淹没了山腰的湖水平静了下来。渐渐地,成片的森林覆盖了大地,鸟兽也出没于林间。过上富足的渔猎放牧生活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圣者,把这个美丽的湖泊称为“贝加尔”,意为“圣者之心”。


这是一个在俄罗斯流传了很久的传说。几千年前,贝加尔湖仿佛在几天之内就不可思议地诞生了。“事实上,从贝加尔湖开始形成到现在已经有3000万年,那个时候连人类的‘猴子祖先’还没有进化出来。” 同行的北京大学地质学家朱永峰教授告诉我。
300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陆地,和蒙古高原一样,这里地势起伏平缓,罕见高山深谷。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里的地壳上出现了很多裂缝。看似平静的地壳下面,其实已经如同热粥一般。岩浆哪里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争先恐后地向外顶。薄弱的地壳上裂缝越来越多,有的地方开始出现塌陷,慢慢地形成一条狭长深陷的弯月形谷盆,两侧都是陡峻的断壁悬崖,有的地方海拔竟然有2000多米。后来,湿润的天气带来了充沛的降雨,四周的河流都涌进这个不可思议的巨大深坑里,贝加尔湖就这样诞生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3000万年,诞生后贝加尔湖并没有安静下来。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贝加尔湖还是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活泼好动,仿佛浑身有着无限的活力。现在的贝加尔湖每年还在以5毫米的速度扩展,而湖底的地壳也只有2万米厚了。这个现象在证实这样一种假设:如果贝加尔湖这个大男孩再不改他顽皮的秉性,也许再过3000万年,湖底那层薄薄的地壳最终会被拉断,炽热的岩浆将铺满贝加尔湖的湖底,形成一层海洋所特有的洋壳——大洋中脊玄武岩。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再不能把它叫做贝加尔湖了,应该称它为“贝加尔海”,如果它够大的话,我们也许应该叫它“贝加尔洋”,而俄罗斯和蒙古这两个国度将隔海相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