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三天两夜

到天池峡谷上“体育课”
“手放到腰后,腿登直!”邓军文老师向准备下降的同学喊道。他与另外一位同学一边紧紧拉着速降保护的绳索,一边向第一次从38米高的天然陡立山崖上下降的同学打气鼓劲。不久前刚刚带队参加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山登顶的邓老师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攀岩教练,也是中国大学生体协攀岩分会竞赛部主任。“一号线有人下降注意保护!”他与山崖底做保护的张老师用对讲机联系着。在深冬季节的山区,寒冷被紧张所代替,一位位从未挑战过如此高度的同学们顺利从岩壁安全着陆。这只是本次野外生存课中的一个小段落。

猜猜看,背了这么多东西的他正面是什么表情?

GPS显示,这里海拔1100米,窄窄的山脊只容得下一人穿行。

2004年12月10日傍晚,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院内,我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挤进了被大包小包占满过道的大巴,加入了由45名大二年级同学和4位体育老师组成的大部队。伴着从车窗外送别同学眼中流露出的羡慕的眼光,我们这支队伍即将开始一次不寻常的旅行。
从2002年开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就成为教育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研究课题首批7所实验学校之一;2003年,“北京市大学生体协户外运动分会”落脚地大;去年这里又成立了全国大学生体协户外运动分会。这里的体育课当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今年已经进入“野外生存课”开展的第四年。
参加这次训练的同学们不仅要自己解决食、宿问题,还要面对从未经历过的铁索桥训练、丛林负重穿越、登山训练、天然岩壁下降以及在旅途中随时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将是一场信心、耐力与勇气的考验。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