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鸟24小时

下图:白腹海雕
巨大的猛禽从天空中掠过,它黑色的飞羽和白色的下体对比强烈,加上楔形的尾,使我们轻而易举地辨认出这是一只成年的白腹海雕,它们繁殖在近海的高树上。
今年香港观鸟比赛的主题是“猜、寻、呈202”,看到这个名字也许会让人摸不到头脑,这三个字在广东话里猜拳时双方都要说的,好比我们的“石头、剪子、布”。

我们和北京的梁加上香港的鸟友余日东、伍昌龄共同组成了“东昌北阳”队,与其他二十选支队伍共同角逐此次24小时的比赛。得益于“内地居民赴港澳自助游”的政策,我们现在能够很方便地办理通行证赴港旅游。我们很快到了在香港米埔的余日东家,他是香港观鸟会负责水鸟调查和黑脸琵鹭的研究人员,对香港鸟类的野外识别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次他做我们的领队给我们增添了更多信心。
比赛时间为今天下午四点半至第二天下午四点半,休整片刻,我们对着香港地图设计了比赛路线,在短短24小时里还要包括吃饭、睡觉、赶路的时间,其实用于比赛的时间很有限。香港10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湿地、森林、农田、原野、山地多种生境,这就需要走尽可能多的地方,覆盖多样的生境。这里绝大部分是迁徙的候鸟,还有很多鸟类在香港越冬,因此我们在设计路线上着重考虑到这个季节鸟类的分布特点。
准备吃午饭的时候,余日东接到了其他鸟友的电话,由于“禽流感”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爆发。为了保证市民的安全,香港政府决定从今天下午起暂时关闭米埔自然保护区。“这就等于折断了我的左膀右臂呀,我们至少少纪录20种鸟!”余日东苦笑。他每月都在米埔进行水鸟调查,对保护区的“鸟情”了如指掌,这就等于我们队失去了一块宝地……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