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翅上的天书
标签: 动物世界

圆斑、眼斑
“C D O P Q”阳光的代码

圆形的斑纹也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红色的“D”就是警戒色,而形状奇怪的“P”和“Q”则可能是某种蝴蝶“标榜”自己的特殊花纹。
在长白山昏暗的密林中,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洒下点点光斑。走过密林,时而会惊起一些翅色深棕的“多眼蝶”,如同穿着礼服的绅士翩飞于草木丛间。当它们落下停歇,翅膀张开,我们会发现那些黑色的翅膀上分布着一到两对白色的圆圈,看,找到字母“O”了吧。
蝴蝶翅面上这类近似圆形的花纹,根据复杂程度不同,被称为圆斑或眼斑。其中圆斑是单色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色块、圆环;眼斑则通常为多环状,中心往往有亮斑。我们看到的那些具有圆形结构的“字母”大多属于这种斑纹,“O”是规则的圆斑,“D”是不规则的圆斑,“P”和“Q”则是带着尾巴的圆斑……蝴蝶翅膀上的浅色圆斑,仿佛树叶间斑驳的光点——原来它们属于“保护色”的手段,用来模仿阳光透过密林洒下的光斑。
不过,并非所有的圆斑和眼斑都是模仿光斑。昆仑山的高山草甸上一片开阔,阳光铺天盖地,没有密林,更没有枝叶间的光斑。然而,草间飞舞着白色的绢蝶,翅膀上也点缀着黑色、红色或蓝色的眼斑。由于生活在紫外线照射强烈的高寒地带,绢蝶的翅膀进化出大片的白色部分用来反射阳光,使自己不被灼伤,而这些艳丽的眼斑,则可以吸收一部分阳光的热量来御寒。

在高山上生存不容易,既要用绒毛来御寒,还要想办法避免紫外线灼伤。有研究认为,红色和黑色的圆斑就是它们调节体温的工具。

黑弄蝶的翅面上有点点白色圆斑,很容易和布满白色光点的环境混为一体。
除了呼应太阳的光和热,眼斑还有可能扮演更为“惊人”的角色:当人们走在四川山区的林地时,可能会被突然出现的一双威风凛凛、瞪得溜圆的“眼睛”吓住。回过神来,才会发现这双眼睛原来长在蝴蝶的翅膀上。这便是着名的美目蛱蝶,而这双逼真的眼睛就是蝶翅上的“眼斑”。被它们吓一跳就对了,这种眼斑的功能就是用来恐吓天敌,属于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拟态手段。
责任编辑 / 张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