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
拉开吃喝新境界

铁皮罐头
好放好带不“好”吃
罐头最早诞生在18世纪的法国,主要用于军队作战和海员航海的给养。那时候的罐头开起来还算容易,因为它是用玻璃瓶加上软木塞制作的,拔开木塞即可食用。但缺点也显而易见——经不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易碎。
在19世纪初,英国的罐头商杜兰德,从锡制的茶叶罐中受到启发,用铁皮镀锡的马口铁罐代替玻璃瓶,再用焊锡把铁皮盖焊接在罐上,制成了第一只铁皮罐头。铁皮罐头不怕磕碰,更方便运输,但没有专门的开启工具,想打开它可就费劲了。而且在开启的过程中,撬开的铁皮张牙舞爪,很容易划伤手,所以把它叫“难开罐”,一点也不为过。


罐罐进化论
从铁皮罐头到一体易拉罐,罐子是越来越轻,开口是越来越小(图2)。特别是易拉罐变成一种流行文化后,除了能装吃喝,还可以罐装T恤(图3)。
易拉罐
轻轻地,我拉了
到了20世纪初,铁皮罐头不仅用来盛装食物,也用来装饮料,尤其是当时最流行的饮料啤酒,为喝上一口许多人费尽周折,常常是打开一罐啤酒时,已经撒了半罐。1959年,美国的钢板切割工艾马尔·弗雷兹,把切割钢板的技巧用到了开罐头上——先循着罐头盖刻出一圈纹路,让铁皮处于易折断的状态,再用铆钉把铁环固定在刻痕边上,当拉起拉环的时候,铁皮也随之被掀开,就像现在的八宝粥罐头,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也能轻易打开,成了名副其实的易拉罐—容易拉开的罐头。
1963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卡尔·维洛克,发现喝饮料并不需要全部打开罐盖,只要撕开一角就能直接对嘴饮用。于是他把刻痕改成小三角形,拉起拉环时只带起一小块铁皮,更加方便实用。后来,不少西方人喜欢把这种易拉罐的拉环用作临时戒指,即兴给爱人戴在手上,于是它又得名“Church Key”(教堂钥匙)。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