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玉树临风
行道树
标签: 草木庄园

国槐花开,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夏意正浓,树木的枝叶大都挂上了厚重的墨绿色,树阴下的行人躲避着灼热的阳光,偶一抬头,或许便会发现国槐的花朵。路旁的两排国槐树,间或绽放着颜色并不纯粹的黄白花,或者挂着新结的豆荚,自盛夏开始,国槐花陆续开放,能延续到初秋。只是如今道路两侧新近栽种的国槐,都作孱弱的小树苗状,远不如老旧街巷或者古建筑旁边的植株,夭矫、威严而沧桑,身怀着人们认为古树所应该具备的一切特质。
玉树之名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唐诗中对于国槐的描绘,多与一个“古”字有关。自汉代以降,宫殿、庭院之中便兴起了栽种槐树之风,比及唐朝,不可谓不是古树。如今若夸赞他人的相貌风度,堪比槐树,令人联想到的,或许是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孔,但实则那些形态傲然的古槐,便是所谓的“玉树”—形容翩翩美男子的成语“玉树临风”,比喻富贵世家子弟的“玉树琼枝”,都是自槐树衍生而出,想必如今已少有人知玉树的真正指代。当然槐树的声名还不仅仅在于玉树一条—“槐之言归也,情见归实也”,古人以为,在槐树下听取诉讼,可使案情归实,以便断案公正,因此衙门内往往栽种槐树,以至衙门又被称为“槐衙”。
从帝王到官宦

槐树的名字自古便与帝王有关—夏朝最为辉煌的时代,在名为“槐”的帝王统治时期来临,槐花的黄白色象征夏朝王室,帝槐的别号“芬”也无疑取了槐花芬芳之意。自古与帝王休戚相关的槐花,到了唐宋,依旧与官宦相关联:所谓“槐花黄,举子忙”,农历六、七月间,槐花始放,举子们临近大试之期,或忙于读书应对,或忙于推荐自己的作品,结交官宦显贵,于是也无怪杨万里作诗曰,“阴作官阶绿,花开举子忙,公家有三树,犹带凤池香”—诗中“凤池”指的便是宰相之位,亦称“槐位”。试想,哪个赶考的举子不愿金榜题名,日后官至宰相呢?当然“槐位”并非人人可做,因此“南柯一梦”的故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也取了槐树作为故事背景。
外来槐花的美味


如今我国北方的民间,依旧流传着吃槐花的习俗,将槐花与面和在一起蒸了,吃在嘴里有股清香味道—但此槐却并非国槐,国槐可入药,但本身有毒,相传孙思邈便曾碰上过抹了槐树汁液的病人,曰槐毒无药可治。能吃的槐花,来自于国槐的美洲表亲洋槐。洋槐又名刺槐,17世纪就已经传入我国,花开白色,气味芳香,与国槐同属于豆科,外形确有几分相像。洋槐在春末开花,花后结实,荚果扁平,形如扁豆,而国槐的荚果为念珠状,可由此轻易区分。如今无论国槐洋槐,连同国槐的变种龙爪槐,以及洋槐的变种紫花洋槐,都成为了行道、遮阴、绿化、造景的得力树种。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