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博物记
诸葛亮的南征之路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06期 作者: 黄戴戴 大理 

标签: 保山市   自然地理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南蛮王孟获反,诸葛亮率军南征,经历了毒泉与瘴气的磨难,击败了巨兽与藤甲军,七擒七纵,终使孟获降服。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毒泉、瘴疠、藤甲,乃至以“蛮头”祭祀之法,是否确有其实?时值6月,正是小说中蜀军渡过泸水、抗击叛乱的时节,与《博物》一起重走诸葛亮的南征之路,探究其中藏于途中亦幻亦真的故事吧。

天然壁垒

瘴气与毒泉

虽有小路,多藏毒蛇恶蝎;黄昏时分,烟瘴大起……此处更有四个毒泉:一名哑泉,其水颇甜,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二曰灭泉,此水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溅之在身,则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棉而死。

——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

滇西山林,云雾弥漫,看似平和,却暗藏着杀机。腾冲市郊有一泉水,终日迷雾升腾,飞鸟恰由此过,则受迷雾所惑,坠落而下——此泉水热,蒸汽之中富含硫化物,可令飞鸟中毒,坠落致死,泉水由此得名“扯雀塘”。瘴气也罢,毒泉也罢,如此难以捉摸的天然壁垒,便是诸葛亮率兵南征所必须面对的“敌手”,《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南方自然形成的屏障,描绘得似模似样,威力胜过兵马刀枪。

小说作者罗贯中,想必对于滇西滇南心驰神往,至少关于彼处的风物故事,一定搜集到了相当数量,因而行文之间,无不是极具神话色彩、但同时又不失真实的情节构架。譬如关于瘴气,自宋以来,便有“南人凡病,皆谓之瘴”的说法,如今“瘴气”依旧被解释为“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与宋朝或者罗贯中所处的明朝,看法基本未曾改变。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